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歷史、增長才干、服務社會。2025 年7月20日至23日,濰坊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聊城韶光,筑夢鄉行 ”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踏上了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團隊開展了以“多彩聊城,多元體驗——探索城市的溫暖與魅力”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非遺體驗尋根脈,青春助力傳薪火7月20日活動伊始,團隊走進道口鋪非遺博物館,成員們深入了解東昌木版年畫、東昌毛筆制作技藝等非遺文化,體驗了木版年畫印刷等手工制作,親身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觸摸非遺技藝,方知傳承之重。木版年畫的油墨香里,藏著千年文脈。青年當做非遺守護者,讓傳統在創新中綻放新彩。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也提升了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情暖福利中心,青春踐行敬老心7月21日,團隊前往聊城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成員們為老人分發牛奶、面包、水果等加餐食品,送上貼心關懷。活動室里,團隊帶來紅歌、戲曲片段等節目,老人們看得入神,不時鼓掌喝彩。演出后,大家陪老人散步,拉家常、聽往事,陽光灑在歡聲笑語中。一份關懷,一場表演,一次陪伴,皆是溫暖的傳遞。老人們的笑容里,藏著志愿服務的意義。以行動敬老,讓傳統美德在青春中延續。此次活動讓老人們感受溫暖,也讓隊員們體會到志愿服務的意義,用行動踐行“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觀孔繁森紀念館,承初心鑄青春魂7月22日,團隊前往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參觀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心中滿是崇敬與震撼。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訴說著他扎根西藏、無私奉獻的一生。他跋涉雪域高原,為群眾謀福祉,用生命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那補丁摞補丁的衣物、沾滿泥土的膠鞋,見證著他與百姓同甘共苦的歲月。孔繁森的初心如燈,照亮青年路。用擔當與奉獻,讓為民情懷落地生根。作為新時代青年,當以把為民情懷融入行動,用擔當與奉獻書寫青春,讓初心在實踐中閃耀。

運河博物館漫步,解碼千年文明基因7月23日,團隊成員通過拍攝館內展品與場景,制作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傳播,講解運河故事與非遺技藝;參與館內志愿講解,結合專業知識,為博物館數字化展示提建議,助力文物與文化故事更生動呈現,讓更多人了解并珍視這份文化遺產。通過運河文化傳播實踐,讓志愿者從文化旁觀者變為傳承者。鏡頭下的漕運模型、講解時的非遺故事,讓沉睡的歷史蘇醒。用數字思維助力博物館創新展示,更懂文化傳承需青年接力。這份堅守,讓千年運河精神在當代煥彩,也讓我們讀懂青春與文化共生的意義。

在非遺博物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于福利中心傳遞溫暖踐行美德,從孔繁森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運河博物館助力文化傳承。這些實踐讓隊員們明白,傳承文化、關愛他人、擔當奉獻是青年的責任。未來,實踐團會積極投身各類實踐,用實際行動助力社會發展,傳承文化與美德,以擔當之心書寫青春華章,讓這段經歷成為前行路上的寶貴財富和動力源泉。
撰文:江琦鈺 陳晴
圖片:荊超雪 囤亞軒
一審:顏世冉
二審:費宇凡
三審:蔡遵展
終審: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