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青年學子“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號召,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工科賦能,匠‘芯’筑夢”實踐團于2025年7月5日至7月21日深入四川省成都市青楊村、順江社區、晨光社區、德陽市綿竹市及周邊鄉村,開展了一場集“工科賦能-環保實踐-兩彈一星精神-鄉村振興”為一體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緊密圍繞工科賦能鄉村發展、環保理念推廣、“兩彈一星”精神傳承以及鄉村振興四大核心,用青春智慧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澎湃動力。
工科賦能:科技筑夢,服務基層 實踐團充分發揮學院工科專業優勢,以“科技筑夢西部,青春戍守初心”為使命,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基層的實際行動。實踐團通過科普講座、技術演示等形式,向當地居民和青少年普及電子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識,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實踐團還結合當地需求,參與了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建設的研討與交流,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
環保實踐:綠色理念,融入社區 實踐團將環保理念融入志愿服務。團隊聯合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暖冬行,愛傳遞”等各種環保主題活動,通過垃圾分類宣傳、環保知識普及、社區環境整治等行動,引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將環保與健康理念相結合,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兩彈一星精神: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為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團在多地開展“兩彈一星”精神宣講活動。團隊通過講述元勛事跡、播放歷史影像、組織主題討論等形式,引導青少年從“兩彈一星”的奮斗歷程中汲取愛國報國的精神力量。在青楊村和晨光社區,實踐團特別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播種少年科學夢想”活動,將科學精神與愛國情懷深度融合,激勵新時代青年勇擔強國使命。
鄉村振興:多維助力,共繪新篇 實踐團聚焦鄉村振興核心任務,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德陽市綿竹市等地開展多維度幫扶。團隊參與數字鄉村平臺建設研討,為當地農業信息化、治理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在順江社區和青楊村,通過技術培訓助力鄉村產業升級,幫助村民掌握實用技能;同時,結合環保與文化服務,推動鄉村生態宜居與鄉風文明建設。
此次三下鄉活動,是工科青年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團隊成員表示,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讓他們深刻理解基層需求,決心未來利用所學為鄉村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社區工作者與當地居民也表示,實踐團成員的青春活力與創新思維,為社區工作帶來了新的視角和方法,他們期待未來能與更多實踐團隊合作,整合資源,不斷提升社區服務質量,推動社區全面發展。未來,實踐團將繼續深化“工科賦能”品牌建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