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全民語言文字水平,暑假期間,江西中醫藥大學“青仁知行”社會實踐隊循著“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使命,走進安義縣多個鄉村及社區深入開展健康普查、主題宣講、普通話教學、普通話情況調研、直播助農、文旅推廣等多項活動,在實踐中錘煉能力、服務社會,助力鄉村振興。
普查扎根鄉野,讓健康與民心同筑基石 實踐隊將普通話推廣和優質醫療服務相結合,聯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多科室專家,分別前往安義縣長埠鎮江下村、長均鄉天坪村、龍津鎮等地開展普通話推廣與義診活動,用實際行動提升村民普通話水平,守護鄉鄰安康。
實踐隊隊員對居民健康狀況和普通話使用情況展開細致調研,全面了解居民普通話使用情況包括就醫語言使用情況和就醫語言溝通情況,心血管科等科室專家帶領隊員用通俗易懂的普通話跟村民溝通,了解村民當前身體情況與就醫需求,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和深入淺出地普通話講解了常見病的預防和藥物使用情況,介紹“三高”、糖尿病、肝臟疾病、頸椎病等中老年常見病癥的防治要點。針對性提供診療指導——通過測三圍、體重、血糖、血壓、脈診、舌診等方式,評估健康狀況,向村民發放普通話宣傳手冊,村民們通過活動了解到常見的病癥的普通話表述,規范使用普通話。活動中同時開展艾灸、推拿體驗及八段錦教學,和村民真正做到了有效溝通,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弘揚中醫藥文化,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居民體質。
宣講深耕鄉土,讓知識與鄉音共傳薪火 “青仁知行”社會實踐隊在安義縣天坪村、江下村及龍津鎮東門社區,將推普與宣講相結合,精準開展“藥食同源”科普、安全知識宣講、紅色文化宣講、美育教學系列活動。
在天坪村,隊員鄔若蘭將中醫藥養生智慧與當地飲食文化結合,用標準普通話生動講解“藥食同源”知識,用拼音教村民拼讀養生食材名稱;在江下村,安全宣講聚焦溺水、火災、詐騙等隱患,隊員肖夢茜結合真實案例,用村民易懂的普通話語言清晰講解防范措施與中醫急救方法,并帶領村民齊讀安全準則。在龍津鎮東門社區,隊長黃嘉琦帶著常見的中草藥植物盆栽和自制的普通話標本教學卡片,詳細地向小朋友們介紹中草藥的普通話正確發音和書寫筆順,并進行示范教學和發音書寫糾正,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同時,團隊將偉大建黨精神與紅醫精神緊密結合,開展《承岐黃之道,揚紅醫之魂》紅色主題宣講,在隊員的帶領下,用標準普通話和豐富情感齊聲誦讀《可愛的中國》,在場的小孩和家長深切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充分肯定此次普通話推廣活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活動中,團隊創新采用“知識傳播+普通話推廣”雙軌模式,全程注重規范使用普通話,并根據受眾特點靈活調整表達方式,有效提升了普通話使用、健康理念、安全意識和紅色精神在鄉村的傳播深度與廣度。
推普走訪入戶,摸清鄉音里的溝通密碼 實踐隊依托安義縣天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龍津鎮東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江下村鄉村振興幫扶點等重要平臺,與當地村委會簽訂社會實踐基地協議,在當地大力支持下,深入展開普通話使用情況專項調研。隊員們挨家挨戶調研走訪,通過隨機采訪、調查問卷、普通話測試小游戲等了解當地各類群體的居民普通話水平,摸清居民語言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普通話一對一教學輔導、語博APP推廣使用等,提升鄉鎮居民普通話水平,耐心講解講好普通話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鼓勵居民積極學、主動學、參與學。
針對社區老人多、方言差異大的特點,隊員們靶向設計了“日常用語對照問卷”,通過“現場記錄+互動驗證”的方式收集方言與普通話對應案例,確保語言對照的準確性與實用性。同時,隊員們向居民發放自制普通話手冊,主動引導大家分享日常溝通中的痛點,并據此動態補充問卷內容。走訪期間隊員們收集到“箅子(bìzi,指蒸籠格)”“洋火(火柴)”等30余組方言詞匯,為后續編制針對性推普教材、撰寫詳實調研報告積累了扎實的第一手資料,為精準推普奠定數據基礎。
本草飄香,直播賦能道地珍品 實踐隊深入安義縣供銷合作社,了解當地農產品銷售情況和推廣情況,與安義縣供銷合作社聯合進行農產品推廣。隊員們在山水安義農產品生活館直播平臺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以“雙軌并行”模式推動普通話推廣與特色農產品推介深度融合,讓普通話成為連接社區鄰里、暢通產銷渠道的“金鑰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隊員們在直播間以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化身“安義特產帶貨主播”,熱情地介紹著當地特色農產品安義瓦灰雞、宗山手工米粉、利邦土蛋蛋、黃洲有機大米、春暉藍莓、春暉藍莓酒、油油天地菜籽油等品牌,為觀眾從實用角度、養生角度等介紹產品特性、優勢和食用方法。直播時用活潑語調,結合包裝細節展示,深入講解產品優勢。還穿插安義當地文旅和安義民謠和鄉村新貌,讓包裝里的特產飄出“文化香”,讓大家多方位認識安義,了解安義。在直播過程中,主播們認真用普通話講解農產品名稱發音和相近詞語的區分,分享普通話發音技巧、易錯點等知識,讓觀眾們聽得懂,聽得有趣,聽得有所收獲。讓直播間作為商品推廣和銷售平臺的同時,更是居民們學習和交流普通話的平臺。
本次直播推廣吸引直播間眾多觀眾的關注和購買,這是一次“青春力量+數字工具”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展現了青年學子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讓道地珍品借助網絡力量走出地域,真正實現了“直播賦能,特產增收”的實效。
南昌是座包容的城市,普通話就像一座橋,讓五湖四海的人走得更近,也讓南昌的好東西、好文化能走得更遠。從社區里的方言記錄到安義供銷社直播間的流利解說,“青仁知行”實踐隊用推普工作串聯起安義的鄉音與遠方的市場。“普通話不是要丟了鄉音,是讓咱安義人既能拉家常說‘土話’,也能敞開門跟全國人‘對話’。這些娃娃做的,就是幫咱把這扇‘門’敞得更開!”未來隊員們將更加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化推普調研成果應用,創新助農直播形式持續關注鄉村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力量。
(通訊員 曾舒叢 郭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