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青春向黨擔使命,奮發進取向未來”2024年青島農業大學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2024年7月1日起至8月20日,動漫與傳媒學院“數享農韻,媒繪鄉音”赴山東8地實踐服務團團隊成員陸續奔赴:青島九龍山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青島華實種苗有限公司、平度市山藥協會、青島市平度市崔家集鎮向陽村、臨沂市沂南縣文旅局等8地開展實地調研行動,同新農人代表采訪交談了解人物經歷與身后故事,通過切身體驗農業活動貢獻自身力量,繪制美麗的鄉村振興藍圖。
圖為 動漫與傳媒學院“數享農韻,媒繪鄉音”赴山東8地實踐服務團成員
實踐成員將視線聚焦于在數字化浪潮中涌現出的“新農人”身上,以“黃河流域數商興農業態下“新農人”自媒體數字勞動的鄉土情結與路徑探究”為主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在實地實踐與后續調研中訴說好新農人的故事。
桃緣新夢 網海揚帆實踐成員首站拜訪了一位來自青島膠東的新農人代表——劉貴宏。
圖為 劉貴宏
以服務三農振興鄉村為己任,以助農利農為根本,以還原生態種植為導向,從創辦助農網絡團隊開始,劉貴宏實際解決了農業技術匱乏消極、傳統銷售模式阻礙農品銷售等問題;助農團隊工作初見成效,劉貴宏統籌資源,建立品牌膠東桃哥桃妹,以聯盟眾創形式推廣,在本地形成了良好的知名度與輻射度。
他的實踐證明,數字勞動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不僅可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更能架起消費者與農民的橋梁,成為傳播鄉土文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實踐成員在調研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劉貴宏那份來自土地的純粹與真摯。
圖為 團隊成員與劉貴宏
劉貴宏深耕農業自媒體之田,致力于打造新媒體矩陣,是數商興農理念在實踐層面的生動體現,是新農人如何通過自媒體數字勞動,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雙重提升的典型樣本。深入調研劉貴宏的實踐路徑,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字勞動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現狀和未來趨勢,也能為青年學子如何融入自媒體盛行的農業數字經濟時代,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提供指導。
春花語農 莓不勝收實踐第二站成員們來到了青島九龍山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拜訪了另一位新農人代表——李春花。
圖4 李春花
“2015年接手九龍山的時候,這里一片荒蕪,但我卻感覺很踏實,因為我從不曾離自己的夢想如此之近。”李春花向成員說道。在不辭艱辛之間,8年的時間水利機械、大棚等一系列農業基礎設施搭建起來,逐漸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集種植、采摘、觀光、研學、銷售等于一體的特色智慧農業產業鏈。
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創新與務實的發展理念,采用“線上+線下”、“云端+基地”的運營模式,成功打造了九龍山直播電商基地,實現了科技興農、媒體興農。
李春花以九龍山生態采摘園為平臺,展示了農業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此站時間成員深刻體會到了生態農業和媒體助力鄉村振興的力量。他們的努力和創新不僅為農業帶來了新的生機,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乘柿而上 向陽綻放第三站實踐團來到了平度市崔家集鎮向陽村特色農產品鄉村振興示范區,拜訪當地的新農人——鞠朋浩。
圖為 鞠朋浩
鞠朋浩非常歡迎實踐團隊的實地學習,并向實踐團隊介紹了向陽村小西紅柿產業的轉折、發展以及未來的規劃。他注重強調科學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只有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小西紅柿。
從分散零星種植到逐漸形成了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向陽村的小西紅柿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品牌,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力,致力于為向陽村的小西紅柿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成員們還與當地村民進行了交流,了解他們依靠小西紅柿產業脫貧致富的故事。村民們紛紛表示,小西紅柿產業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小結 團隊成員致力于在社會實踐中更好地了解國情與農情、感知社會業態、服務農村群眾,緊跟黨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成才道路,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以實際行動切身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之中。
此次實踐進一步增強了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數享濃韻,媒繪鄉音”赴山東八地實踐服務團對農業產業的關注和了解,成員們表示將把這次調研的成果帶回學校,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持,。在數商興農業態之際,在新農人的努力下,在實踐成員的參與間,塑造起新興青春靚麗的鄉村振興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