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鄉”約玉帶踐履惟新實踐團成員赴四川通江,走進川陜革命根據地廉政工作陳列館。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團隊成員駐足凝視一幅幅泛黃的珍貴史料、一件件承載記憶的歷史實物,循著時空脈絡,開啟了一場深刻的廉政文化探尋之旅,在回望崢嶸歲月中體悟川陜蘇區廉政建設的光輝歷程,感悟革命先輩以制度筑廉、以群眾督廉、以教育潤廉的實踐智慧,在紅色基因中汲取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奮進力量。

圖為參觀紀念館所攝 文虹入 供圖
制度筑廉:以規矩立方圓,以監督固根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陳列館內,“巡視工作”展區生動詮釋了川陜蘇區強化權力監督的歷史智慧。當年,蘇區以“深入體察民情、強化上下聯動”為核心目標,構建起系統完備的巡視工作體系——從規范巡視會議流程到制定專項工作條例,從推動上下級協同發力到建立問題反饋機制,巡視制度既成為連通干群魚水情的“連心橋”,更化作糾偏促廉的“監督哨”。團隊成員冉渝深有感觸:“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先輩們以制度建設筑牢權力監督防線,彰顯了對紀律建設的執著堅守,這種將監督融入治理末梢的智慧,至今仍具深刻啟示。”
“嚴格部門經濟規范”板塊,深刻彰顯了蘇區懲治貪腐的堅定決心。預決算制度的嚴格執行、物資管理的規范流程,清晰勾勒出廉潔財經的運行軌跡;《沒收條例》《沒收實物登記》等珍貴文獻,字字句句鐫刻著對經濟秩序的剛性約束;“川陜蘇區黨政機關預決算制度”相關文本中,“節省經濟、杜絕貪腐”的鮮明導向,見證著蘇區“把每一個銅板都用在革命事業上”的廉潔追求。

圖為參觀紀念館所攝 冉渝 供圖
群眾督廉:以人民為尺,以監督聚偉力
“監督工作是全體群眾的權利與責任”,陳列館中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道出了蘇區廉政建設的鮮明底色——以人民為中心,靠群眾作根基。在“面向群眾”展區,一張張歷史圖片、一份份文獻資料,還原了蘇區依靠群眾強化監督的生動實踐:通過定期向群眾報告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借助《赤化全川》等報刊擴大政策知曉度,依托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讓群眾成為政權建設的主人翁……從基層代表選舉到政策落地監督,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力量貫穿廉政建設全過程。
“發動群眾監督蘇維埃工作”展區內,青年團、雇工會、童子團等群體的監督職責被清晰呈現。從揭發貪腐線索到參與經濟核查,從反饋民生訴求到評議干部作風,群眾以多元形式參與監督,構筑起遍布蘇區的“廉潔防線”。團隊成員李雅璇動容表示:“蘇區廉政建設的精髓,在于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監督權交給人民,既彰顯了對人民主體地位的深刻認知,也為廉政建設注入了不竭動力,這一穿越時空的治理智慧,在新時代依然閃耀真理光芒。”

圖為參觀紀念館所攝 梁茗烊 供圖
教育潤廉:以思想鑄魂,以文化育清風
“教育方法”與“短期培訓”展區,系統展現了蘇區以教育涵養廉潔初心的歷史實踐。各級黨委會通過常態化理論培訓、專題會議研討強化干部紀律意識,借助報刊宣傳、街頭宣講讓廉政思想深入田間地頭;識字班、列寧小學等教育陣地將廉潔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從思想根源上培育“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價值導向。這種將廉政教育與思想建設、群眾教育緊密結合的實踐,為廉潔文化扎根基層提供了鮮活樣本。
“這次實踐既是一次追尋紅色廉政根源的尋根之旅,更是一堂震撼心靈的沉浸式思政課。”實踐團指導老師曹婧總結道,“透過川陜蘇區的廉政實踐,我們看到的不是刻板的教條,而是鮮活的生命實踐——在制度設計中堅守底線,在群眾監督中踐行初心,在教育滋養中培育品格。希望同學們把這次收獲的‘規矩意識’轉化為人生準則,將‘人民立場’內化為價值追求,讓‘文化自信’升華為精神力量,使蘇區清廉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脈。”

圖為實踐團與雕像合照所攝 梁茗烊 供圖
夕陽的余暉灑在陳列館的屋檐上,為這段廉政探尋之旅畫上了溫暖的句點。那些泛黃的史料、斑駁的文物,此刻都化作了一顆顆廉潔的種子,在青年學子的心田生根發芽。戰火中堅守的初心,困難時拒絕的私利,這些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必將指引著新時代重慶交大學子在人生道路上永葆清廉本色,讓紅色基因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