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引導青年學子深入鄉村、服務群眾,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穿越VR時光,定格銀發溫暖”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10日走進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八丹鄉斜路坡村,在村委會成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定格銀發溫暖”主題影像志愿服務活動。活動旨在運用專業技能,為村中老人記錄下珍貴的幸福笑容,傳遞科技溫度與人文關懷。

村委鼎力支持,活動氛圍熱烈。活動籌備伊始,便得到了斜路坡村村委會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村干部們通過村廣播循環通知、微信群廣泛轉發、村民代表會議重點動員等多種渠道,對活動進行了全面的宣傳,有效提升了知曉率和參與熱情,為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活動當天,村委會大院人頭攢動,洋溢著期待與喜悅。

“天安門前”展風采,即時成像遞溫情。實踐團成員精心布置了拍攝場地:一面以莊嚴雄偉的“天安門”圖案為背景,另一面則鋪滿喜慶祥和的“中國紅”幕布,為老人們營造出莊重而溫暖的拍攝氛圍。聞訊趕來的老人們絡繹不絕。成員們滿懷敬意,細致引導老人就座,輕柔地為他們整理衣領袖口、撫平皺紋,調整最佳姿態。隨著快門輕響,一張張刻滿歲月痕跡卻洋溢著幸福光彩的臉龐被瞬間定格。
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運用了便攜式即時成像打印設備。拍攝完成后,實踐團成員們當場精選出最能展現老人神采的照片進行打印。當老人們親眼看著自己的形象從機器中緩緩“誕生” ,接過尚帶余溫、清晰鮮活的照片時,驚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們端詳著照片中在天安門前精神矍鑠的自己,或在紅火背景下笑容滿面的模樣,忍不住摩挲著照片,相互展示、品評,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拍得真好!”“多少年沒照過相了!”“我也有天安門的照片啦!”的贊嘆聲不絕于耳。村委會大院里,科技便捷帶來的溫暖與滿足感在老人們之間傳遞,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

“移動影棚”進家門,關懷照亮特殊群體。實踐團在前期走訪中了解到,部分高齡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難以親臨現場。為此,團隊專門組建了“入戶小分隊”,扛著設備,將“移動攝影棚”搬進了老人家中。在光線略顯昏暗的屋內,成員們耐心地與老人溝通,輕手輕腳地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調整坐姿,細致地為獨居老人整理略顯陳舊的衣衫,用真誠的笑容和輕聲細語緩解他們的拘謹。鏡頭聚焦下,即使不便,老人們也努力展現著笑容,臉上的皺紋里都盛滿了被惦記的暖意。這些珍貴的影像同樣在現場打印出來,親手送到老人炕頭,確保這份“專屬的溫暖”不遺漏任何一位。

光影傳情,實踐育人。此次斜路坡村影像服務活動,是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學子將專業知識融入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民生的生動體現。村委會的高效組織宣傳與全程保障,村民特別是老年群體的熱情參與和高度認可,為活動成功注入了強大動力,也充分彰顯了斜路坡村孝親敬老的淳樸民風。一張張精心拍攝并即時送達的照片,不僅定格了老人們的幸福瞬間,更承載著青年學子對鄉村長者的深切關懷。實踐團成員們在服務奉獻中,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更深刻體悟了社情民意,增強了服務鄉村、回報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光影之間,科技的溫度與青春的擔當在斜路坡村交織,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敬老愛老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