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7月13日電(通訊員 徐書敏 陳嘉浩),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深入了解鄉村產業發展現狀,2025年7月13日,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一葉興鄉”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順溪村成功舉辦了一場少兒茶文化宣講活動。此次活動融合產業調研、科普教學、技藝體驗與合作對接四大板塊,以茶為紐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為地方茶產業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
活動當日上午,順溪村駐村第一書記熱情帶領實踐團深入當地油茶產業一線,并詳細介紹灌陽油茶的特色與經典故。他滿懷壯志地表示,將全力推動灌陽油茶產業產品邁向新階段。同時,村干部們也接力奮進,經過不懈努力,已初步完成油茶速食廠的建設。然而,在前進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風順,包裝設計缺乏吸引力、配方優化尚未達到理想效果等問題,成為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但這些挑戰,恰恰為“一葉興鄉”實踐團提供了實干的舞臺和寶貴的機遇。

圖為順溪村駐村第一書記為實踐團講解油茶廠建設 李金子 拍攝
課堂上,實踐團成員化身知識的使者,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茶文化盛宴。他們精心展示了綠茶、紅茶、黑茶等常見茶類,并通過趣味十足的“看圖猜茶”游戲,激發孩子們對各類茶的濃厚興趣,加深他們對不同茶類的認識。志愿者還結合生動的圖片演示,講解了采摘、殺青、初揉等制茶工序。孩子們瞪大眼睛,全神貫注地聆聽,好奇地追問每一步工序背后的奧秘,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令孩子們興奮不已的是“茶葉寶寶的環保小秘密”環節。志愿者有趣地介紹道:“茶樹就像一個超級小衛士,‘吃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壞蛋’,然后吐出新鮮空氣;茶農伯伯愛護大自然,不隨便使用農藥,這樣小蝴蝶、小蜜蜂就能在這里快樂地安家;還有,泡過的茶渣埋進花盆里,會變成花草的‘營養餐’,讓它們長得更茁壯!”此次宣講以獨特的童趣視角解讀茶文化,不僅讓孩子們輕松掌握了豐富的茶葉知識,更為茶文化的傳承注入了充滿活力的童真力量。

圖為實踐團為順溪村孩子講解茶葉知識 陳嘉浩 拍攝
“扁擔女孩”耐心示范炒茶火候把握、舂茶力度運用以及熬煮時長等秘訣,實踐團圍在灶臺旁耐心觀看。部分成員親自體驗油茶烹煮過程,他們小心翼翼地親手翻炒茶葉,聽著鐵鍋發出的“滋滋”聲,緊握著木杵,有節奏地舂擊茶料,看著茶湯在鍋中慢慢變得濃醇,臉上洋溢著成就感。通過這次親身體驗,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灌陽油茶制作的精湛技藝和獨特魅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體驗油茶制作 劉志玲 拍攝
活動期間,實踐團積極與灌陽灰水粽老板秦女士進行了洽談。秦女士在本地特產銷售領域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不僅銷售大量灰水粽,還積極推動雪梨、李子等農產品的銷售。實踐團與秦女士經過交流,計劃將活動中的順溪村油茶廠產品與她的銷售渠道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同時,團隊將利用短視頻和直播等新興媒體形式,大力推廣灌陽油茶及相關產品,讓更多群體了解灌陽油茶文化,帶動灌陽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圖為秦女士向實踐團分享銷售農產品經驗 黃昊 拍攝
實踐團負責人表示,未來團隊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讓茶文化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為地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經濟的繁榮貢獻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圖為實踐團在灌之坊前合影 黃昊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