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展區里,面花百態更顯煙火溫度:
節俗花饃,年味四溢:春節主題花饃頂層“歡度佳節”字牌醒目,雙兔抱“玉兔呈祥”憨態可掬,葡萄纏枝暗喻“多子多福”;紅綢燈籠、竹節紋鞭炮垂掛兩側,牡丹、蓮花綴滿彩塑人物衣袂,年節紅火盡凝于濃墨重彩間。
婚嫁花饃,浪漫永續:“龍鳳呈祥”造型中,細面精搓的龍鱗、貼制的鳳羽纖毫畢現。龍爪張揚似欲騰空,鳳首溫婉含情脈脈,朱砂點睛更顯靈動,完美延續著“龍鳳和鳴”的傳統婚嫁期許,盡顯民間藝人的非凡巧思。
時代花饃,新意頻出:時代主題花饃區內,紅船、黨旗在繁花簇擁中“揚帆啟航”,火箭與巨龍并肩“昂首騰飛”。面花的鱗片、花瓣塑造得栩栩如生。古老的面花技藝,將“建黨百年”、“科技強國”等新時代的宏大敘事,成功轉化為可觀賞、可“閱讀”的面塑藝術長卷。
走進合陽歷史文化博物館則一部立體的地方史志呈現在我們們眼前。館內陳列跨越時光,從古老石器、青銅器,到歷代陶瓷、書畫,每一件文物都無聲訴說著合陽的過往。在這里,同學們了解到合陽悠久的歷史沿革,從遠古人類在此繁衍,到朝代更迭中這片土地的發展變遷。古物上的紋理、銘文,承載著先輩的生活智慧與文化記憶。這些直觀的見證,加深了同學們對合陽歷史底蘊的認知,也讓大家深刻體會到守護與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沉甸甸的責任。
此次合陽之行,實踐團成員在觸摸歷史紋理、感受非遺溫度的過程中,更加明晰了自身的文化傳承使命。花饃展廳內,傳統技藝的精巧構思與人文溫度,讓青年學子讀懂了民俗文化的厚重底蘊;歷史文化博物館中,文物承載的滄桑過往,拓寬了大家對中華文明認知的深度。未來,團隊將持續以青春力量,講好非遺傳承的動人故事,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讓非遺傳承與歷史傳播之路,因青春的加入而愈加寬廣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