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眉縣迎賓社區,因一群年輕身影的到來而格外熱鬧。7月初,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紅旅醫心實踐隊的“三下鄉”征程由此啟程,連續兩日,隊員們帶著中醫技能與服務熱忱,將“紅旅醫心”的初心融入社區角落,讓“鄉韻傳承”在與居民的互動中悄然生長。
活動伊始,實踐隊便迅速鋪開服務陣地。刮痧區里,隊員們手握刮痧板,根據老人描述的酸痛部位調整力度,從頸后到肩背,一道道紫紅痧痕見證著對勞損的緩解;艾灸臺前,溫熱的艾絨隔著姜片貼近穴位,裊裊艾煙中,老人們笑著說“這股熱乎勁兒比暖水袋管用”;按摩椅旁,隊員們的手掌順著肌肉紋理輕推慢揉,為久坐的居民舒展緊繃的肩頸。血壓、血糖測量處更是排起長隊,隊員們一邊操作儀器,一邊用當地方言叮囑“血糖稍高的話,西瓜可得少吃兩口”,貼心的話語讓居民倍感親切。

最受居民歡迎的,當屬兩位男生帶來的“健康小課堂”。一位手持穴位圖當起講解員:“大家久坐后脖子發僵,按揉‘風池穴’就管用,就在后腦勺下面這兩個窩窩里。”另一位則站在臺前當模特,挺直腰背演示正確坐姿,又側身展示“米字操”的每個角度:“起身時先活動膝蓋,再慢慢站直,這樣對腰椎好。”生動的演示讓大爺大媽們忍不住跟著比劃,社區活動室里不時響起陣陣笑聲。

“這些娃娃不光技術好,還懂咱老人的心思。”社區居民王阿姨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兩天里,實踐隊累計服務百余位居民,不僅用中醫技能送去健康,更以“紅旅”實踐的赤誠,讓中醫養生的“鄉韻”在互動中傳遞。對于隊員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服務基層的實踐,更是一場用青春踐行“紅旅醫心”、用行動傳承“鄉韻”的生動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