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湖南工商大學“望山”青禾服務隊在湘西州古丈縣白溪關村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開展“巧思紙橋·力學筑夢”科學實踐活動。該活動以“科學是折疊的智慧,實踐是興鄉(xiāng)的橋梁”為核心理念,旨在將抽象力學知識轉化成可觸可感的鄉(xiāng)村課堂,為鄉(xiāng)村振興賦新動能。
知識賦能:一張A4紙里的力學密碼
“一張A4紙約4.5克,大家猜猜,幾張A4紙能撐起一個成年人的重量?”課程以一個顛覆常識的問題開篇——僅用10張A4紙搭建的紙橋,竟能承受150公斤重量。服務隊主講人通過PPT講解紙橋承重的關鍵在于巧妙運用結構力學,比如將紙張反復折疊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分散重量;或是把A4紙卷成緊實的實心紙筒,搭配筷子作為支撐骨架,再用膠帶在節(jié)點處加固,就能讓單薄的紙片變身抗壓“橋墩”。孩子們瞪大雙眼,在驚嘆中記下這些藏在紙頁褶皺里的科學訣竅。
圖為孩子們制作卷制實心紙筒 郭佳晨攝。
實踐煥彩:有限材料里的創(chuàng)新火花
分組制作環(huán)節(jié),首先由服務隊隊員向孩子們分發(fā)“限定裝備”:20張A4紙、2根筷子、1卷膠帶。隨后在服務隊隊員“不代勞、只啟智”的原則引導下,各組孩子們展開頭腦風暴:有的將紙筒交錯拼接成“拱橋”,有的用折疊的三角形紙塊鋪成“橋面”。在各組紙橋陸續(xù)“竣工”之后,承重測試環(huán)節(jié)將活動推向高潮。隨著書本數(shù)量增加,冠軍組紙橋以32本書承重力拔得頭籌,贏得全場歡呼鼓掌。最后,由服務隊給孩子們頒發(fā)“優(yōu)秀橋梁工程師”獎狀,表揚他們用智慧將小紙片變成“大力士”。正如服務隊主講人指出:“這不僅是對力學的掌握,更是‘用最少材料解決實際問題’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像咱們村里修橋鋪路,講究的就是實在和巧思。”
圖為冠軍組承重測試 張慧敏攝。
科技筑夢:紙橋里的家鄉(xiāng)未來
為了點燃孩子們心中更大的工程夢想,服務隊巧妙地運用科技讓冠軍組紙橋“走出”課堂。首先利用AI圖像生成工具,輸入冠軍組紙橋的關鍵結構特征和鄉(xiāng)村常見場景關鍵詞。冠軍組紙橋瞬間“化身”為溪流上的竹木小橋、連接田埂的堅實便橋。接著,服務隊將生成的圖片導入VR眼鏡里,當孩子們戴上VR眼鏡,他們看到小朋友腳下踩著的正是以他們冠軍紙橋為原型“建造”的鄉(xiāng)村小橋,他們可以“走”上橋面,低頭觀察橋下熟悉的加固結構如何支撐行人。這一刻,抽象的工程原理變成了可觸摸的家鄉(xiāng)未來圖景。
圖為冠軍隊成員觀看VR視頻 楊昕怡
活動結束,服務隊們深刻感受到這座輕巧的紙橋,承載的不僅是書本的重量,更是科學種子在鄉(xiāng)土里扎根的力量——或許某天,這些孩子真的會為家鄉(xiāng)建起更堅固的橋,而起點,正是今天這張被反復折疊的A4紙。正如團隊成員所言:“當孩子們懂得用折痕分散壓力時,他們未來就能用智慧化解鄉(xiāng)村發(fā)展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