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福建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組建的“土堡青耕隊”于2025年6月27日正式啟程,奔赴永安市小陶鎮開展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以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建設。
土堡滄桑逢舊念,修繕妙法啟新程。晨霧未散時,實踐隊的腳步已叩響慎修堡的青石門檻。這座矗立三百年風雨的夯土巨堡,此刻正以斑駁的墻垣訴說時光的密語——蜿蜒的裂痕是歲月鐫刻的年輪,剝落的墻皮下裸露出稻草與黏土交織的肌理,檐角風鈴在晨風中低吟,仿佛在召喚那些被時光掩埋的故事。此刻,慎修堡不再只是沉默的建筑,而是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時光驛站,隊員們仿佛看到了工匠師傅的手指在千年古法中穿梭,用現代測繪技術為每塊殘磚建立數字檔案,又在修復時嚴格遵循“最小干預”的原則。在匠人的妙手中,修舊如舊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與歷史對話的繡花功夫,也正是這份繡花般的匠心,慎修堡完成了從滄桑土堡到文化地標的涅槃重生。
圖1文化站站長介紹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公園。陳梓豪供圖
土堡修舊謀富路,文旅融匯振鄉村。考察完小陶鎮獨具特色的土堡后,實踐隊實踐隊緊隨文化站站長黃光棉的腳步,踏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公園,開啟又一段意義非凡的紅色文化之旅。黃光棉站長感慨道:“我們修復的不僅僅是建筑,而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集體記憶,更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家園。”他指出,通過“修舊如舊”的方式保留土堡的原始建筑特色,能夠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并了解當地紅色文化,每一塊斑駁的磚石、每一處古樸的雕花,都承載著往昔的烽火歲月,是先輩們英勇抗爭的歷史見證,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古老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圖2實踐隊成員通過木工示范后進行體驗。陳梓豪供圖
圖3實踐隊成員設計土堡建筑套章。蘇淼供圖
木雕絕藝驚塵客,文創奇思煥古顏。“讓土堡文化‘活’起來,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隊員們被土堡木雕的精湛技藝所深深地震撼,于是便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技藝學習活動——雕刻土堡窗花。在工匠師傅講解示范后,他們迫不及待地拿起雕刻工具,仿佛手中握著的不是普通的刻刀,而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火種,雖然動作略顯生疏,但那份專注與認真,卻讓每一刀都充滿了對傳統技藝的敬意與熱愛。同時,實踐隊也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學院的專業特色,以文創設計為切入點,精心設計、反復打磨,將土堡的馬頭墻、斗拱等特色元素巧妙融入套章等文創產品中,力求讓每一件文創產品都能成為土堡文化的鮮活載體,不斷賦予傳統建筑新的生命力。
圖4實踐隊成員體驗舞龍大合照。陳梓豪供圖
多維踐履尋佳徑,專業傾情筑鄉村。從對土堡的修復保護,到推動其文旅開發,實踐隊通過多維度的實際行動,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通過此次實踐活動,隊員們紛紛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化調研,用專業所長為土堡文化賡續與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通訊員:黃麟玉 王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