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北京豐臺區豐橋路8號院七彩虹聽力語言康復中心歡迎了一群熱心的大學生,他們將參與以“關愛特殊兒童”為主題,為期十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活動旨在增進對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認識,并提供陪伴和支持。這些大學生來自摘星熠路童行小隊,他們志愿服務的初衷是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七彩虹聽力語言康復中心成立于2011年,以高質量的教育和康復訓練為特殊兒童提供了希望和機會。康復中心致力于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根據每個孩子的癥狀和情況,提供一對一的科學訓練。
在見習課上,參與實踐的大學生們認真聆聽了康復中心的老師們對各種訓練儀器和裝置的介紹。他們了解到,平衡車鍛煉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拍球鍛煉觸覺和計數能力,蹦床鍛煉彈跳能力等。同時,他們也目睹了老師們與孩子們交流溝通的重要性。
上午的時光飛快地過去了,每一位大學生都陪伴了兩位特殊兒童,逐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康復中心的老師們向大學生們展示了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功能和區別,并解答了他們的疑問。新技術的發展為聽障兒童帶來了新的聽力機會,這讓大學生們和老師們都感到非常高興。
午休后,下午的訓練課程開始了。孩子們在五彩繽紛的訓練室中參與數數課、拼音課等活動,甚至有些孩子還能說英語。老師們耐心指導孩子們發聲,幫助他們完成一句句組詞的任務。孩子們開口的聲音充滿了純真和美好。
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孩子們禮貌地與大學生們道別。他們收獲了康復的成果,而大學生們也感受到了陪伴和歡笑帶來的滿足感。雖然今天的課程結束了,但對康復中心的老師們來說,并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他們仍需要進行備課,為明天的課程做準備。這種認真負責和專心投入的精神令人感動。
在結束前,大學生們還向康復中心的負責人趙老師進行了訪談,進一步了解了特殊兒童教育工作者的經歷和心路歷程。趙老師對大學生們越來越關注特殊兒童教育事業表示熱烈歡迎,并相信未來的特教事業會取得更大進展和成就。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摘星熠路童行小隊的大學生們對特殊兒童康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們親身體驗了康復中心的訓練計劃和教學方法,見證了孩子們在康復過程中的進步和成就。
康復中心的負責人趙老師對社會實踐小隊的到來表示熱情歡迎,并向他們介紹了康復中心的發展故事。她提到,康復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特殊兒童提供全面的康復服務。通過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和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康復中心幫助了許多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特殊兒童走上了更好的發展道路。這些成績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使康復中心成為北京助殘事業的中流砥柱。
社會實踐活動上,摘星熠路童行小隊的大學生們參觀了康復中心的各個訓練室和設施,了解了多種康復訓練的方式和意義。他們認真記錄下老師對訓練儀器和裝置的介紹,學習了平衡車、拍球、蹦床等訓練項目對孩子們的作用。同時,他們也感受到了與特殊兒童交流溝通的重要性,見證了孩子們在溝通訓練中的進步和成長。
除了康復訓練,大學生們還與特殊兒童一起參與數學課、拼音課等活動。他們看到了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動力和積極性,同時學習到了如何幫助孩子們連貫地說出一句句完整的句子。這些經歷讓他們更加關注特殊兒童的教育和康復需求,并意識到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責任和使命。
社會實踐的圓滿結束并不能結束對特殊兒童教育事業的關注和投入。摘星熠路童行小隊的大學生們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感悟,他們將繼續傳遞這種關愛和支持,為特殊兒童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相信,未來的特教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讓每個特殊兒童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權益,并追逐屬于他們的夢想。
今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們感受到了陪伴和歡笑所帶來的滿足感,他們的行動也向社會傳遞了一份關愛和溫暖。摘星熠路童行小隊的社會實踐以此次活動為起點,他們將繼續關注和支持特殊兒童教育事業,為創造一個更包容、更友愛的社會環境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