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舞全社會擔起尊重、關愛退役軍人群體的責任,激勵更多青年積極應征入伍,投身于國家國防建設事業。貴州大學陽明學院“軍魂·筑夢”實踐隊在八一建軍節這一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節日前后開展了一系列實踐。
緬懷先烈,致敬英雄7月31日上午,實踐隊隊員前往貴陽市福澤園烈士墓區緬懷園緬懷先烈。緬懷園的烈士墓共有28座,包括紅軍烈士墓、解放軍烈士墓、見義勇為烈士墓和因公犧牲墓。實踐隊隊員們逐一瞻仰了烈士墓碑,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向英雄先烈們敬獻花朵,鞠躬默哀,以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和緬懷。英烈為國家舍生忘死,歷史的豐碑值得每一代人緬懷和感恩。

(圖為實踐隊員到達緬懷園)

(圖為實踐隊員瞻仰緬懷英烈)
開展宣講,感悟軍魂7月31日下午,實踐隊員在貴陽市花溪公園開展了以“聽老兵故事,悟軍人之魂”為主題的宣講活動。歷覽華夏英雄史,英雄人物輩輩出,英雄精神薪火相傳。近年來抗美援朝老兵不斷離世,開展搶救性采訪活動成為一項與時間賽跑、為后代負責的工作。為此,花溪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了采訪小隊,積極走訪轄區內抗美援朝老兵,發掘他們的英雄故事。而實踐隊對這些故事進行深入了解后,開展此次宣講活動,以讓更多的人能夠去了解老兵的英雄故事,感悟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珍惜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創造的和平盛世,深刻認識到吾輩當自強。

(圖為實踐隊員到達花溪公園)

(圖片為實踐隊員開展宣講活動)
走訪慰問,情暖軍心8月1日上午,在貴陽市花溪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協調安排與熱情幫助下,實踐隊隊員在建軍節當日走訪慰問了抗美援朝老兵陳忠才和熊國祥,帶上慰問物資到其家中。在實踐隊隊員當中,有一位是剛退役的大學生,在八一建軍節這一屬于所有軍人的節日,該隊員也穿上了耀眼的軍裝,造就了青年一代的退役軍人與老一輩的退役老兵一次深刻的交談。

(圖為給老兵們的慰問物資)

(圖為實踐隊員前往老兵家)
實踐隊隊員在與兩位老兵交談過程中,了解到他們乘坐火車和悶罐車走過長達幾天的路程奔赴朝鮮,雖當時正值停戰階段,未參與作戰,但仍為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雖然他們年事已高,但對那段崢嶸歲月仍記憶猶新。“我入伍后就直接到朝鮮,過了鴨綠江以后待了兩年,一直駐守。” 陳忠才老兵細細說道,“當時也很想家,但是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都可以上。”;熊國祥老兵也講述了當年的故事:“我所在的部隊在到達朝鮮得知停戰后,在上級的指示下回到了祖國,之后便在國內繼續服役。”他同時也感慨道:“雖然當時很苦,但是我一點也不后悔,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我依然會堅定地當兵!”
兩位老兵還與實踐隊隊員講述了退役后的生活,從言語中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們的喜悅與滿意。在他們復員后都得到了較好且較為穩定的工作分配,退休后國家也按時向他們發放退休金和對參戰人員的補貼資金。從中能深切體會到黨中央和國家對退役軍人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退役軍人的關心關愛。

(圖為實踐隊員與陳忠才老兵交談)

(圖為實踐隊員與熊國祥老兵交談)
人物訪談,心懷感激8月1日下午,實踐隊隊員們在拜訪完抗美援朝老兵后,再次去到了貴陽市花溪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對工作人員及退役軍人進行采訪,他們講述了事務局的發展歷程和工作成就,實踐隊隊員也從他們的視角中進一步了解退役軍人的優待政策以及切身感受,并通過與現在的政策進行對比,更加深刻領悟出新時代退役軍人政策的不斷完善。最后,隊員們向工作人員所提供的幫助與支持表達由衷感謝。

(圖為實踐隊員與花溪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合影)
軍人是全社會所推崇的職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戰爭年代,他們報國從軍、以身許國,誓死捍衛祖國的每一寸領土。如今國泰民安,他們則投身于邊防事業和應急救援之中,默默守護著人民。同時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在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聰明才智、實現人生價值;同時是國防教育的主力軍,他們挑大梁、擔重任、當主角,讓退役軍人發揮作用是時代所求,也是發展之需,是民之所盼,更是國之所望。全社會應當共同努力營造關愛幫扶退役軍人氛圍,著力營造尊崇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