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探尋金沙縣現在的鄉村發展模式,了解金沙縣巖孔街道的文旅發展情況,7月3日,南京財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繡見”實踐團前往畢節市金沙縣巖孔街道云巖社區,采訪云巖社區黨中支支部書記蔣偉。

圖為云巖社區黨中支支部書記蔣偉和實踐隊員交流。通訊員 王紫紫 攝
在乘車前往巖孔街道的路上,實踐團在車上觀察到當地的水稻以及玉米種植情況非常可觀,當地具有開闊的地理位置,為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化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沿路的房屋建筑比較齊整,街道整潔,隨處可見的是晾曬的農作物,以及文化活動的宣傳橫幅。到達云巖社區后,實踐團成員與社區蔣偉書記進行交流探討,深入了解了當地的農業生產和文旅發展,以及當地經濟建設與地方特色文化的結合情況。
在蔣偉書記的介紹下,實踐團了解到巖孔街道主要還是以農業發展為主,以水稻,小麥,油菜,烤煙為主,并實行水稻和油菜的輪種。在秋季稻谷收割完后,接著翻松土地,將油菜籽種下去,輪種的優勢在于不讓土地“閑”下來,充分利用土地的生命力。巖孔街道是遠近馳名的“金沙糧倉”,這里有土壤肥沃的大壩,寬闊平整的土地,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農作物的種植收割變得輕松起來,有效解放了巖孔街道居民的時間,有利于他們在農業種植外開展新的勞作,以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情況。

圖為巖孔街道主要作物玉米。通訊員 龍文雪 攝
除此之外,巖孔街道正在努力進行高標準農田的改造,雖然巖孔街道的耕地面積不算少,但是由于有很多居民選擇外出務工,有很多耕地都被荒廢了。如果能實現高標準農田的改造,那么對于外出務工的居民來說,沒有使用的土地也能創收,而對于在家鄉進行農業生產的居民來說,多一分地,就是多一分進行生產的機會,這是兩全其美的利民之法。
蔣偉書記還補充道,除了日常的基本農業生產之外,云巖社區和東光社區聯合,與企業合作開展了大棚培育,以蔬菜為主,包括瓜豆、青菜、工業辣椒等作物,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額外的工作途徑。
在文化生活方面,巖孔街道也是發展的有聲有色。民眾根據個人愛好和特長,在社區的引導和組織下,組建了老年歌舞隊、太極拳隊、民族文化表演隊、書法協會、籃球協會、象棋協會等各類文化交流團體。他們可以在“百姓大舞臺”上盡情的展現自己,在巖孔街道的組織下,每個社區還可以比上一比,你方唱罷我登臺,各有各的看門絕技,真正做到了“政府引導,社區組織,民眾參與”。此外,每周三,周六有激動人心的彝族火把節,當夜幕降臨,無數火把點燃,大家圍著篝火載歌載舞,點燃的是人們心中的熱情和歡樂,人們感悟著文化的歷史底蘊,保護著、傳承著民族的特色文化。

圖為實踐隊員認真聆聽記錄蔣偉書記的講述內容。通訊員 王紫紫 攝
實踐團成員向蔣偉書記詢問了路上遇到的景點指示牌,蔣偉書記詳細的向實踐團介紹道,巖孔街道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現在正在開發的景點有玉簪花海,白云山,觀音洞,百步梯等。其中玉簪花海與赫章“貴州屋脊”韭菜坪遙相呼應,構建起畢節市境內原生態草本植物的“花海雙壁”,更是金沙縣唯一設立的旅游項目,且巖孔玉簪花是野生品種,總面積4萬余畝,是全世界面積較大的野生玉簪花帶之一。這里的旅游資源開發都秉承著“生態建設”的開發理念,所以很多景點也多以保留原生態的形式開發。

圖為玉簪花海景區附近環境。通訊員 王紫紫 攝
巖孔的旅游發展契機在于巖孔街道被納入金沙縣縣城城鄉結合部后,交通建設進一步發展,帶來了人流量的大幅增加,吸引了畢節,遵義,仁懷的大量游客,旅游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但是隨著城鄉規劃的逐漸完整,由于后續的資源開發策略調整和文化宣傳力度的缺失,巖孔街道的文旅建設并沒有如預想的發展迅猛”,蔣偉書記遺憾的說道。
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當地產業的無限潛力與巖孔居民的熱情、勇氣和勤勞精神,他們更加堅定的認為只要將巖孔的資源合理的開發出來,運用起來,巖孔會持續地蓬勃發展,相信在巖孔政府和居民的支持下,實踐團一定能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