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紅風古鳶”三下鄉實踐團隊深入暉騰鵝養殖場,扎實細致地了解鵝場知識與運行流程,將理論聯系實際,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圖為輝騰鵝場航拍圖 鄧羿 攝
位于那漠村的陽春市崗美鎮暉騰鵝養殖場占地總面積55畝,現有陽春白鵝12000只,年產白鵝種苗27萬只,該養殖場近年來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學院專家經常前來養殖場傳授推廣“白鵝反季節繁育技術”。2019年,該養殖場被評為“廣東省示范家庭農場”。目前,崗美鎮的白鵝規模養殖戶已有380多戶,白鵝年出欄量66萬只,每年還有300多萬只白鵝種苗供應全國各地,年產值達1.6億元。
呂云書記是輝騰鵝場的主要管理者,鵝場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觀察在目,牢記于心,一周內多次隨鵝場養殖工作人員共同下鵝場考察白鵝養殖實情,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圖為隊員們正在與呂云書記交談 歐炘元 攝
在暉騰鵝場,通過與呂云書記的交流,我們了解到:
崗美鎮暉騰鵝場養殖業規模大,約有12000只鵝,位于農村地區,對于鵝類疫病有一定的了解。
在疫病治療方面:對于商品鵝而言,鵝瘟是很常見的,但是對于種鵝而言較少,因為種鵝在產蛋前會打一系列疫苗。目前針對種鵝疫苗的研發比商品鵝多,所以種鵝疫病率較低。
在養殖人員方面:目前暉騰鵝場的主要負責人是呂云和他的妻子,其招聘的人員約7-8人,農忙時節,會達到15人左右,都具備獸醫資格證,經過專業的防治鵝類疫病培訓
在銷售客戶方面:暉騰鵝場主要經營鵝苗的培育與銷售,主要銷售給下面的養戶和海南的客戶。
在處理廢棄物方面:對于鵝場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經過處理后,這些污水跟鵝的排泄物可以回收使用,做成有機肥,使整個養殖系統最終形成一個閉環,以實現綠色養殖。
在飼料喂養方面:給鵝喂養的谷物來自附近的糧倉;該養殖場不存在飼料污染的問題,因為該養殖場養殖的大多數都是種鵝,不存在藥物殘留。并且,養殖種鵝十分講究,不能在產蛋期間喂養抗生素,否則會影響產蛋率。
“語”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下午五點,飼養員親自帶著隊員們進入了鵝圈中,教導隊員們如何喂鵝,讓隊員們深入鵝圈,親身感受養殖實況與鵝群生活。

圖為隊員們正在體驗投放鵝飼料 歐炘元 攝
喂養過程中,飼養員一邊示范一邊在每個關鍵步驟前講解注意事項和關鍵要點。當輪到隊員們實操時,站在一側的飼養員的視線始終保持在隊員們和喂養的白鵝身上,寸步不移,對于隊員們操作有誤的步驟,飼養員及時指出并耐心指導修正,讓隊員們在磨練中不斷成長進步。
經過親身體驗喂養過程及觀察鵝群養殖過程后,隊員們不僅從鵝養殖的勞動實踐中開拓視野,還在學習鵝養殖知識的同時豐富學庫,將辛勤勞動的精神發揚光大。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陽春白鵝產業的發展現狀,為推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積極獻言獻策。

圖為團隊與呂云書記在輝騰鵝場的合影 鄧羿 攝
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通過此次參觀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自找苦吃”的重要性,深知要在實踐中累積經驗、增長才干,未來將用實際行動證明本次探訪的收獲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