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亭亭 閆嘉慧 圖片 徐佳偉)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號召,加強傳統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2級汽服一班“燃青春,下鄉情”社會實踐團隊于8月8日前往洛陽市開展“厚植文化傳承之根,探尋中華文脈之源”社會實踐活動。
8月8日,團隊成員到達八路軍駐洛辦事處進行參觀和學習。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簡稱洛八辦紀念館,創立于1985年5月,原址為始建于1938年的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是為了紀念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而以其舊址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紀念館,該館也是洛陽市唯一的一處對外開放的革命舊址紀念館。隊員們通過參觀館內陳設的舊照片、書籍、證章等,了解到辦事處的發展歷史和主要工作;通過參觀做工粗糙的手槍、手雷、子彈、炮彈、引信、軍用锨等軍用物品,了解到革命烈士保家衛國的不易,對烈士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8月9日上午,團隊成員來到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走進博物館的展廳,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顧洛陽三彩的發展歷史:大約4000年前,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開始,便在洛陽地區的二里頭遺址創燒出北方地區時代最早的原始瓷;而到了現代,在眾多大師的傳承與發揚下,并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洛陽三彩逐漸名揚海外,受到海內外的喜愛與追捧。他們在博物館內學習了解洛三彩優秀文化底蘊的同時,仔細感受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魅力。

8月9日下午,團隊成員來到了洛陽的“文化圣城”——洛邑古城進行參觀學習。古城內黛瓦墨檐錯落有致,潭邊垂柳與潭前文峰塔交相呼應,百態非遺文化藏身于古街之中,游客們身披各式各樣的漢服游覽古城,整座古城仿佛是大唐盛世一角的縮影。文化之韻,雅之古都,由古至今,文化的重要性從未動搖,文物的修復與非遺文化的傳承從未停歇,這才使得如今的人們仍能領略古人的智慧結晶與中華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使該院學子在實踐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實精神生活,有利于培養該院學子的使命感與擔當感。相信該院學子在未來定會以自信昂揚的姿態,積極投身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