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網六安8月23日電(通訊員 楊晨曦)為推動產業振興、生態治理賦能鄉村振興,7月7日下午,巢湖學院“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安徽考察路線—看鄉村振興新變化”實踐團在指導老師王林的帶領下,到達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在與當地村委會取得聯系后,實踐團進行有關鄉村振興問題的采訪與調研活動。
山的終點是云,而金寨縣大灣村就在云山交界處。從安徽省金寨縣城出發,經高速公路再轉山路,繞過無數道彎,大灣村真容始現。幸運的是,如今柏油馬路已修到了村民家門口。
抵達花石鄉大灣村已下午兩點多鐘,一下車,實踐團成員便被眼前景象所震驚,山腳二百余戶民居,疏密有致,樓宇嶄新。寬敞的村間道、紅石板鋪就的游步道縱橫交錯,籬笆小院古樸幽靜。田間地頭有一千多畝成片木耳、茶葉等農作物,而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攜帶著村莊及村中的一切景物,凌空飛翔。
實踐團成員采訪了大灣村支委委員汪建國,訪談就鄉村振興政策實施后為本地帶來的改善展開。汪建國表示:“要想富,先修路。”早在2017年,大灣村修建了一條外界通往大灣村全長八百里的網紅公路——中國紅嶺公路,通過紅嶺公路的三條路線,不僅將沿線的村落、景區景點連成一體,還把金寨縣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融入其中,打造紅色旅游體系,助力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大灣村正在堅定地走好“茶”“旅”之路。茶產業是大灣村因地制宜發展的重要特色產業。依托大灣村茶葉資源優勢,采取“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同時,依托大灣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建設了獨具特色的民宿群。“過去,山一重水一重是阻隔;如今,山一程水一程是希望!”汪建國說道。

圖為實踐團成員就近年來大灣村鄉村振興發展變化對大灣村支委委員汪建國進行采訪。三下鄉網通訊員 楊晨曦 攝
在實地考察中,實踐團來到大灣村干部學院進一步了解大灣村完成脫貧攻堅以來的“昨天”和“今天”。大灣村地處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山多地少,曾經交通不便,是當地的深度貧困村。七年前,帶著對老區人民的無限牽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大灣村,與干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給大灣村的群眾帶來巨大的鼓舞。脫貧攻堅有了方向,大灣村“一路生花”。2020年,大灣村實現全部戶脫貧。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安徽金寨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三下鄉網通訊員 楊晨曦 攝
從開啟易地扶貧搬遷到確定“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的發展思路;從順利出列到成功創建3A景區;從全部人口實現脫貧到捧回“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曾經的大灣村,村如其名,群山環繞,層層阻隔,如今已是舊貌換新顏,路燈裝上了,自來水通上了,瀝青路通到了家門口。

圖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寨的足跡資料。三下鄉網通訊員 楊晨曦 攝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一系列鄉村振興措施落地后,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帶動大灣村加速發展,在大別山區綻放鄉村振興的瑰麗花朵。大灣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臉上洋溢的都是幸福的笑容。實踐團成員參觀了新建的居民區和民宿群,無一不在展示著大灣村的欣欣向榮之景。

圖為大灣村民宿群。三下鄉網通訊員 楊晨曦 攝
夏天的風穿過山峰和云霧徐徐吹來,實踐團穿行在大灣村的寬闊大道上,用腳步丈量大灣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感受大灣村在鄉村振興戰略和習總書記殷切關懷下的偉大轉變。大灣村今天的幸福美景,是每一個大灣村村民、每一個大灣村黨員干部、每一個老區人牢記囑托、奮勇前行而共同造就的。老區人民發揚大別山精神,用實際行動證明——“好好干,未來的生活將會越來越好!”青年將成為這宏大變革的見證人,見證鄉村再一次飛躍性的發展。青年的腳步不曾停歇,鄉村振興的故事也將會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