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華青年,情系商山
——記西安培華學院“文小普”推普助興實踐
(通訊員:李凱)
為深入貫徹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的戰略判斷和戰略部署;落實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戰略安排。
7月12日西安培華學院“文小普”·星火筑夢青年團赴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開展了為期16天的以“鄉村要振興,語言來賦能”為主題推普助興實踐活動。團商州區委,大荊鎮黨委、鎮政府、關工委,大荊中學相關負責人參與了本次實踐活動。
開展“普通話調研+紅色精神學習”活動
志愿者們通過“普通話調研”與“紅色精神”有機結合,深入大荊鎮新街社區、大荊村、黃山村走村串戶,通過問卷調查、重點訪談等,全方位的了解大荊人民普通話水平、普及程度、當地方言與普通話的區別、當地群眾對普通話的需求、期望及對推普工作的參與感和認同感等,為我國推普工作提供扎實的數據支持和可行的案例參考。在走訪過程中,志愿者通過老黨員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歷史脈搏和紅色精神的傳承脈絡。
開展“普通話輔導+傳統文化發揚”公益課堂
志愿者在大荊鎮黨委、鎮政府和大荊中學的支持下,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組織當地青少年兒童開展“普通話輔導+傳統文化發揚”公益課堂,活動依托“文小普”公益暑托班開展。通過糾正發音、規范語法、中華經典誦讀、學唱紅歌、心理情景劇、“我的中國心”主題朗誦等活動,引導少年兒童在寓教于樂中學習普通話知識,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鼓勵少年兒童把學習到的知識帶回家中、帶進社區,實現推普“兩級跳”,為鄉村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讓語言為鄉村振興賦能。公益暑托班的形式,不僅為當地青少年兒童提供了學習的平臺,也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學生們的暑期安全。
開展“推普入戶+重點訪談”活動
志愿者們在大荊鎮關工委的帶領下,精心謀劃、用心準備,通過“推普入戶+重點訪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大荊鎮實際對政務工作者、教師工作者、學生家長等行業群體進行了入戶宣講訪談,幫助其提高普通話應用能力,擴大活動受眾群體,為建設美麗鄉村打下基礎。
開設“西安培華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為積極引導青年學子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西安培華學院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開設“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勞動教育基地”,西安培華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兼行政副院長南兵、團商州區委副書記周怡、大荊鎮黨委副書記任朝華、大荊鎮副鎮長任朝華、大荊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喻荊民、大荊中學副校長沙小婷、大荊鎮關工委副主任喻閔敏、西安培華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學生干事馮竇菲、專職教師呂東方,參與揭牌儀式。
大荊鎮黨委副書記任朝華,對于西安培華學院“文小普”推普助興實踐項目能夠選擇大荊表示歡迎,并將一如繼往的支持西安培華學院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培華青年將自愿服務、社會實踐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希望能以此不斷促進大學生的實踐水平與基層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實現學院與鎮域雙向發展、雙向振興繁榮。
西安培華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兼行政副院長南兵希望能夠以此基地為聯系,建立起高校和社會的橋梁,讓高校了解社會需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區團委對參加實踐的同學們提出了三點希望:
牢牢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腳踏實地,勤思多問,全面發展;
敢于吃苦,不怕困難,積極進取。
接下來,西安培華學院“文小普”·星火筑夢青年團將繼續堅持目標導向,腳踏實地,把知識運用在實踐中,更好的服務于鄉村振興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用自己的愛國情懷書寫青年人的壯麗詩篇,用自己的行動反哺家鄉、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繁榮復興的偉業貢獻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