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8月6日,調研團成員來到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對當地較為典型的電商公司展開了調研。
調研團成員發現,當地電商公司的快遞打包多采用紙箱和常見的塑料包裝,可循環包裝出現頻率極低。電商商家所采取的“綠色包裝”行動主要有包裝“瘦身”和回收包裝盒兩種。
在當地,自營業務模式電商商家(如京東),盡管自身可以實現從商品到物流再到售后的全流程把控,擁有獨立完整的營業體系,但仍然較少采用了可循環快遞箱,其原因主要是“有去無回”。當地每年接收快遞約有超過一百萬件,但寄出快遞數不到接受數的十分之一。循環箱在被接收后無法實現再利用,其循環價值大大降低,而自營平臺如果想要回收快遞箱,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長此以往,自營商家也就不再在當地使用循環箱。


非自營業務模式下的電商商家,其快遞打包成本由自身承擔。并且此類商家往往并沒有獨立完善的包裝回收體系,如果購買循環包裝進行打包發貨,因為缺乏有效的回收手段,在快遞寄出后,這些包裝也只會像“潑出去的水”一樣無法收回,商家的成本壓力也大大增加。所以,非自營業務模式下的電商商家,出于節約成本的原因,并不會采用可循環快遞包裝。
此外,盡管當前各電商公司也會選擇對快遞包裝進行回收和二次利用,但是,由于塑料類包裝的回收率較低,目前的快遞包裝回收仍以紙箱回收為主,且回收的紙箱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得到再次使用。因此,快遞包裝回收,對于電商快遞行業減少快遞包裝的使用消耗,實際上只能發揮有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