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浪滾滾映朝霞,眾心筑夢繪稻香“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保障糧食安全,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糧心守豐年”暑期興農實踐隊按照預期計劃,于2024年7月初在江蘇省常熟市支塘鎮楓塘村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去看看自己生活圈之外的世界模樣。
我們一行六人集中調研、走訪考察。走在楓塘村的遼闊田野間,糧食的培育歷程宛如一幅細膩且宏大的畫卷緩緩展開,其中最為觸動人心之處,無疑是“集體即為力量”這一深刻理念的生動詮釋。這一理念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農人并肩耕耘的道路,展現了團結協作的無限魅力與深遠價值。
村集體對種糧農民權益的全方位保障,是展現集體力量最為磅礴與深遠的篇章。面對農業生產的種種挑戰與不確定性,村集體如同一位堅實的后盾,不僅提供技術指導的“硬支撐”,更筑起了權益保障的“暖心墻”。
在與村干部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村集體通過建立健全的農民權益保護機制,確保每一位種糧農民都能享受到應有的政策紅利與服務支持。他們深知,只有讓農民安心耕種,才能激發農業生產的活力與潛力。因此,從土地流轉的公平合理,到農資供應的質優價廉;從農業保險的普及覆蓋,到農產品銷售的暢通無阻,村集體都傾注了大量心血與努力,力求為農民打造一個無后顧之憂的種糧環境。
此外,楓塘村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采取個人分片包村策略,組織資深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一線,細致排查并高效解決“三夏”(夏收、夏種、夏管)期間農戶面臨的各類難題,確保農業生產全程得到堅實保障。對于廣大種植戶提出的任何農業生產疑惑,均承諾即時響應,親臨指導,徹底消除農戶的后顧之憂。
聽到楓塘村村集體一系列為農服務舉措我們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正是有了村集體的堅強后盾與有力保障,支塘村的種糧農民們才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農業生產中,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豐收的奇跡。它告訴我們:在農業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圖為實踐隊員與村干部、農民進行交流訪談。 通訊員 王蕾 攝但是在與那些資深的大農戶深入交流時,他們的斑白鬢發在夕陽的余暉下顯得格外刺眼,身軀也因長年累月的勞作而略顯佝僂,這一幕幕場景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他們對土地的深情厚誼。這些老一輩農民的眼神中,既有對過往辛勤耕耘的自豪,也不乏對未來傳承的憂慮與期盼。從他們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年輕一代的深切關懷與期許,同時也透露出一種無奈——隨著時代的變遷,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尋求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會,導致農田里鮮見年輕面孔。這不禁讓我們深思:在接下來的歲月里,種糧這份沉甸甸的重擔,又將如何平穩而有序地交接到下一代人的肩上?

圖為實踐成員實地走訪水稻耕地。 通訊員 俞姝含 攝這一問題,不僅關乎農業生產的持續與穩定,更關乎農村社會的長遠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進。我們不僅要關注當前的農業生產狀況,更要前瞻性地思考如何培養新一代農民,讓他們愿意并有能力承擔起種糧的重任。這包括加強農業職業教育與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養與經營能力;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與吸引力;以及營造尊農重農的良好氛圍,讓農民成為受人尊敬與羨慕的職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種糧事業后繼有人,讓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這次調研雖然時間緊湊,但我們充分利用了每一分每一秒,深入楓塘村的田間地頭,與村干部、種糧大戶以及小農戶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與交流。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見證了楓塘村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勤勞的農民風貌,更通過實地考察和面對面訪談,對楓塘村集體在農業發展中所積累的經驗、當前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的機遇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對于先前鮮少涉足農村生活,僅通過專業書籍的字里行間構建起的農業農村印象,我始終覺得那是一種相對淺層與表面的理解。書本上的文字,雖然詳盡地描繪了農業生產的流程、農村經濟的結構以及相關政策框架,卻難以觸及那些藏在田埂間、農舍內的生動細節,更難以讓我感受到那份與土地緊密相連的質樸情感與農民的辛勤耕耘。
然而,當我有幸參與到這次深入的農業農村調研之中,一切都悄然發生了變化。我穿梭在綠油油的稻田邊,目睹了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如何改變了傳統的耕作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我走進農戶家中,與他們圍坐一起,傾聽他們講述著從春種到秋收的每一個故事,那些關于汗水、希望與收獲的點點滴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經濟學原理在農業農村實踐中的生動展現。
我逐漸明白,經濟學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與圖表,更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與農業農村的發展緊密相連。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農產品的市場供求關系、農業政策的宏觀調控……這一切都在我眼前鮮活地展開,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經濟學理論在指導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的巨大作用。
此外,這次調研還讓我更加關注到了種糧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如何提升種糧農民積極性,如何更好保障種糧農民權益等問題都擺在了我們面前。我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與農業相關專業知識的欠缺。這次實踐讓我們思考進一步學習的方向,從而為這些問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這個深化落實糧食安全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沒有誰是旁觀者,也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面對著挑戰與考驗。在之前的種糧過程中無論是突如其來的暴雨,還是持續不斷的干旱,都沒有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因為在這個集體中,每個人都深知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他們相互扶持,共同前行,用汗水和智慧澆灌著這片土地。
正是這股集體的凝聚力,賦予了楓塘村種糧事業蓬勃的活力與生命力。年復一年,他們不僅迎來了稻谷滿倉的豐饒收獲,更在共同勞作中深化了彼此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對生活的滿腔熱愛與不懈追求。及至金秋送爽之際,當村民們佇立于碩果累累的田野之上,眺望著那翻滾著金色波浪的稻田,心中不禁涌起無限感慨:“團結就是力量!”此言既是對他們往昔辛勤耕耘與團結協作的最高贊譽,亦是對未來更加美好生活圖景的堅定信念與憧憬。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委會干部和種糧農民合影。 通訊員 俞姝含 攝
(通訊員 俞姝含、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