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習近平同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探尋導致澧水河新污染發生問題的解決方案。7月8日清晨,伴著縷縷陽光,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赴張家界市慈利縣“三湘四水,岸芷汀蘭”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們在慈利縣林業局門口集合,正式開啟了實地調研考察。
通過前期調查,成員們初步了解到林業局在水土污染治理方面發揮的作用。高效推進“林業三增”,調動林農參與熱情,完成了造林工程的建設;精心組織活動,配合企業做好儲備林項目建設等,探索林旅產業融合新模式;全面貫徹加強生態保護措施,嚴格管理,強化建設項目使用林地的先期介入、事中監督、后期檢查等,規范、簡化占用征收林地項目報批程序。經過不懈探索,林業局對慈利縣的水土流失治理小有成效。
團隊成員以慈利縣水土污染的治理為切入點,就自己對于林業工作對水土流失的看法,精心準備了系列問題。林業局相關人員接受了實踐團的訪談,對相關疑問進行了耐心解答。團隊成員認真傾聽并詳細記錄了筆記。

(圖為工作人員解答問題圖片)
通過訪談,成員們得知林業工作的開展和水土保持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好山才有好水,而好山的養成也離不開好林的涵養。而林業局就是主要負責造林項目,比如封山育林、新造人工林等,以此在山上固土、涵養水源。工作人員稱林業局在水土保持方面堅持常態化治理。“從2005開始,林業局就劃分了專門的生態林區域。相應的,從2016年開始也劃分了專門的天然保護林區域。而這里面如果有農田之類的被劃進去了,也會給老百姓補貼資金。截止到目前為止,已有178萬畝生態公益林和80萬畝天然保護林。每年給老百姓發放5000萬左右生態效益相關的補貼。”切實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盡到了林業局應盡的職責。

(圖為訪談現場圖片)
巍巍青山,成就夢想,茫茫林海,蘊玉藏金。這次訪談使團隊成員們更加清晰全面地認識到了林業局在水土保持中扮演的角色,獲得了許多關于水土污染治理的寶貴經驗。同時也豐富了團隊成員們的實踐能力。只要攜手共進,定能守護好一方綠水青山!(通訊員:賴馨 向雅婷)

(圖為團隊成員林業局前合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