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西安外國語大學紅鳳暑期實踐團的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4-07-29 閱讀:
《傳承非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西安外國語大學紅鳳暑期實踐團的探索與實踐》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思想指引下,西安外國語大學紅鳳暑期實踐團以“非遺‘老曲藝’,鄉村‘新動能’”為主題,深入延安地區,開展了一系列意義深遠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傳承非遺文化,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文化遺產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資源,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強大的動力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多重作用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廣東潮州時強調,要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遺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紅鳳暑期實踐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深入挖掘陜北說書這一非遺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為其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陜北說書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革命精神。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陜北說書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傳承人才短缺、傳播渠道狹窄、與現代社會融合困難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陜北說書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發現陜北說書在與當地文旅融合方面存在一些困境。傳統說書藝術在現代娛樂方式的沖擊下逐漸式微,觀眾群體減少;二者融合缺乏創新,難以形成吸引游客的特色體驗。為了打破這些困境,實踐團提出了加強說書進景區項目的內容創新力度,探索其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新模式,讓文旅“火”起來、非遺“活”起來、鄉村“興”起來的解決方案。
同時,實踐團還認識到,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于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區歷史文脈的直接延續,通過加強保護和傳承,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的培養和認定,有助于緩解鄉村的就業壓力,拓寬人才就業市場。將非遺與當地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相結合,能夠帶動村民居家就業增收,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創新。
紅鳳暑期實踐團的實踐活動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陜北說書這一非遺文化,還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將延安旅游資源與陜北說書非遺相結合,將陜北說書與紅色地方特色教育相結合,探索“專業+興趣+傳承”人才培養模式等方法,實踐團為非遺曲藝帶動鄉村振興,保護非遺發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徑。
此外,實踐團的活動還加大了陜北說書非遺的普及力度。通過走進課堂、線下宣講、線上宣傳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陜北說書,從而帶動了鄉村振興。同時,實踐活動也提高了團隊成員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他們更好地鍛煉了自身實踐能力,為國家非遺文化傳播事業添磚加瓦。
總之,西安外國語大學紅鳳暑期實踐團的實踐活動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具體踐行,為傳承非遺文化、促進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陜北說書這一非遺文化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
作者:郝珊艇 來源: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