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知識和人文智慧。為引導學生們了解二十四節氣知識,感受節氣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崇陽星光志愿服務隊隊員朱政于7月29日在崇陽縣洞泉小學開展二十四節氣特色課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季更迭,周而復始,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時鐘”,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先民廣博智慧,標記著時代變遷的足跡和共同的文化記憶。課程伊始,朱政老師以生動的語言,并輔以教學視頻向學生們介紹二十四節氣的起源、發展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從立春的萬物復蘇到冬至的歲末年初,每一個節氣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自然智慧。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了時空,與古人一同感受四季的更迭。
在二十四節氣轉盤制作環節,學生們在朱老師的指導下分組合作,利用圓盤、彩筆、剪刀、膠水等材料,認真制作自己的節氣轉盤。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還在實踐中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對二十四節氣的理解。他們興奮地轉動著自己親手制作的轉盤,每當指針指向一個節氣時,都會興奮地讀出它的名稱和含義,現場氣氛熱烈而歡快。“在制作轉盤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每個節氣的獨特韻味和自然界的奇妙變化。”學生汪芊貝興奮地說,“這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運用創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激發了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此次二十四節氣特色課程的開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課程最后記者采訪到授課老師朱政,在談及對開展二十四節氣特色課程的意義時,他表示:“學生們在學習自然知識中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更讓學生從中領悟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了他們的文化自信。作為新時代青年學子,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