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武昌理工學院“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在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五里鎮治全村村民委員會會議室開展了一場以“文明交往,拒絕欺凌”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該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并增強學生應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能力,為構建和諧校園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鄉村地區通常面臨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問題,學生及其家長對于校園欺凌的認知普遍不足,防范意識較為淡薄。此外,鄉村學校在監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這為校園欺凌的發生提供了土壤。通過實施預防校園欺凌的教育課程,可以有效提升師生及家長對校園欺凌嚴重性的認識,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此舉有助于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氛圍,幫助鄉村兒童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課程伊始,志愿者詳細闡述了校園欺凌的定義,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別校園欺凌的具體行為,以增強他們的辨識能力。隨后,志愿者講解了“黑貓效應”,使得學生們對校園欺凌的心理影響有了更為深刻地認識。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表現出極高的參與熱情,普遍表示收獲良多。在案例分析環節,志愿者展示了數個真實的校園欺凌案例,并引導學生探討欺凌事件的成因、影響及可能的解決策略。學生踴躍發言,分享個人的見解和感受,志愿者則細心聆聽,并在適當的時候提供指導與鼓勵,以確保學生能夠在課程中獲得實質性的幫助和成長。志愿者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案例分析、互動游戲等形式,深入淺出地向治全村的學生傳授了如何文明交往、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黑貓效應情景劇,學生分別扮演了欺凌者、受害者、守護者、旁觀者和干預者等角色,通過預設的劇情,生動地再現了校園欺凌的多種情境。該情景劇生動地刻畫了受害者如何在持續的欺凌中逐漸喪失自信,甚至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的心理狀態。這一情節深深觸動了在場的學生,使他們仿佛目睹了身邊可能發生的真實故事。“黑貓效應”揭示了受害者因長期遭受欺凌而可能出現的自我否定和自信心下降等心理問題。志愿者隨后通過角色扮演的互動方式,指導學生們模擬在不同欺凌情境下的應對策略,從而提升了他們的實際應對能力。
情景劇結束后,志愿者組織了一場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在扮演不同角色時的感受和心得。許多學生表示,通過角色扮演,他們更能理解受害者的無助和欺凌者的錯誤行為,也認識到了自己作為旁觀者的重要作用。志愿者還特別強調,每個人都可能是阻止欺凌的“英雄”,鼓勵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類似情況,要勇敢地站出來,用正確的方式幫助他人
課后,記者對“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王至煥進行了采訪。王至煥表示:“預防校園欺凌的意義,不僅在于教導孩子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更在于培育他們成為具有愛心和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對于學生而言,此次課程不僅是一個學習自我保護技巧的契機,更是一次心靈成長的歷程。通過參與這次課程,他們學會了在遭遇困難和挑戰時,如何以更為成熟和理性的態度去應對。志愿者們期望這些知識和技能能夠伴隨學生們的成長,助力他們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