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校城深度合作、技術互通和人才培養,將所學知識積極應用于實踐,共促黃河沿岸水域高質量發展,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2024年8月1日上午,“青襟數維·共護黃河”實踐團來到東營市水文中心進行實踐調研。
實踐團成員抵達東營市水文中心 東營市水文中心負責人熱情接待了我實踐團一行,高度評價了我實踐團深入社會、躬身求索的良好品質。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我實踐團成員參觀學習了“黃河三角洲水文生態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現代化實驗室,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解,見證了水質監測的全過程。在參觀學習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對數字化、智能化的檢測設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紛紛向講解員提問,了解各類儀器的具體功能和運行原理。各類精密檢測儀器在相關專業工作人員的操作下精確分析出水樣的各項指標,為黃河流域水質保護提供了堅實具體的數據支撐。
實踐團成員參觀水文中心的內部設施及儀器 參觀學習結束后,東營市水文中心負責人與實踐團成員們進行深入交流。他表示,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十周年,十年來,東營市水文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以及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成立了東營市黃河三角洲水文生態重點實驗室,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東營市水文中心集中技術力量攻堅克難,將水文預警預報、水資源監測、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與黃河三角洲地區高質量發展相結合,聚力打造黃河三角洲水文生態研究高地,為水生態環境保護打下堅實的工作基礎。
實踐團成員與東營市水文中心張主任熱烈討論 在談及水文中心是否對固定的檢測地點進行定時檢測時,負責人給出了肯定的答復。他表示,為確保黃河水質的持續改善,水文中心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監測計劃,定期對沿黃流域的多個監測點進行采樣和分析。這種常態化的監測機制,為黃河治理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此外,實踐團成員們還就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科學等專業知識在水文工作中的應用等問題與水文中心的領導進行深入交流。雙方一致認為,伴隨著科技進步、時代發展和產業變革,多學科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活力之源,將為推動河治理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此次東營市水文中心實踐調研之行,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對黃河治理、社會需求與水文工作有了更加直觀、深入的了解,也堅定了隊員們為黃河保護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在實踐鍛煉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將所學知識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共同書寫黃河治理新的篇章。
實踐團成員與水文中心負責人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