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韻奏華章,青年譜新篇”實踐服務團來到了景寧縣雅景多肉工坊,開展學習與交流之旅。在雅景多肉工坊,實踐服務團的成員們首先被這里獨特的發展模式“村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所吸引。為進一步深入了解特色發展模式,實踐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與東坑鎮陳黨委委員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多肉種植的技術要點、嫁接技術、市場銷售情況以及合作社在其中的協調與推動作用,深入參觀了集成多肉種植、銷售展示、科普研學、文旅觀光于一體的共富產業鏈。通過實地考察,實踐服務團的成員們深刻感受了“村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這一模式在推動多肉產業精品化、產業化、多元化發展方面的巨大推動力。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景寧地區在黨建引領下的共富實踐,實踐服務團還參觀了當地構建的“6+N”工坊分類體系及“生態+”“民族+”系列畬鄉“共富工坊”。在參觀過程中,實踐服務團的成員們進一步了解“共富”工坊的歷史演變過程與當前做法所取得的成效。“畬味”共富工坊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更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廣闊的就業與創業平臺。據統計,目前景寧縣已有79家此類工坊成功運營,吸納就業、帶動創業9600余人,人均增收超過1.2萬元,成效顯著。
由點到面,以雅景多肉工坊為切點,實踐服務團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特色運作機制--“村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并巧妙地將畬族文化融入其中,打造出具有景寧特色的共富之路。這讓實踐團成員意識到共富工坊的蓬勃發展,既需要上層建筑釋放的紅色動能作為引領和推動力,又離不開對本土特色文化的挖掘、生態優勢的充分發揮、產業鏈的積極延伸、多元營銷方式的構建。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協同并進才能推動產業繁榮,不斷擴大共同富裕輻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