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相關工作部署,推進鄉村振興與高職思政實踐課程的融合發展,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小馬摘星”團隊于6月27日在恩施州利川市毛壩鎮五二村開展為期七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如清風般從指間滑過,無聲無息,快得我都不曾駐足一望,莫然回首間,七日便已逝。手指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寫下我點點滴滴的回憶。今年的夏天酷熱如舊,今年的雷雨急驟如夕,不同的是今年的夏天,我們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也收獲了硬錚錚的感動。
本次實踐活動以一天的跋山涉水開始,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已精疲力盡,而村民們的熱情如同篝火,點燃了我們困倦的心。


圖為志愿者對村民進行走訪調查。 劉文濤 供圖。
晨光微露,享受到清晨第一縷陽光的不只有我們,還有早起采茶的村民們。為了深入了解當地鄉村振興的開展情況,我們走訪了五二村上上下下近八十余戶村民,用兩天時間進行了走訪和總結,可謂是“踏破鐵鞋”。五二村淹沒在巨大的山群中,偉岸的大山令人敬畏,而這座小小村莊的真摯情感,更令人敬畏,走訪村民的過程中,一位老兵爺爺與我從革命談到疫情,從歷史談到現在,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團結力量,這份力量是“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的真情,是“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的深情,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摯情,是“飄然渡滄海,不畏風波危”的豪情,是“東風霞雨露,會入天地春”的溫情......
然而我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我依稀記得那晚的夕陽格外紅,那晚的月兒格外亮,那是我們開展紅色教育的一天,是我人生中意義非凡的一篇紅色華章......
那日大巴沿山路一路曲折前行,照應著我們激動不安的心。進入龍潭司起義紀念園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壯觀的宣誓臺,宣誓板上美麗的黨徽直指紅色教育基地2樓,在領學導師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2樓的革命教育紀念館。紀念館內的每一面墻上都記錄著一場場革命的光輝歷史,在領學導師聲情并茂的講解中,我們仿佛被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即使生在新中國,我們已絕不會忘記那一路走來的艱辛,即使十年飲冰,也難涼我們心翻涌不息的熱血! 參觀完革命教育紀念館,我們進行了黨史學習觀影,觀影結束后我們離開紅色教育基地并來到宣誓臺前,天空竟飄起絲絲細雨,為接下來的入黨宣誓添了更多莊重的氣氛。兩對志愿者捧著禮花,將“敬黨、愛黨、追隨黨”的信仰獻上宣誓臺。在一旁拍攝的我望向伙伴堅定的眼神,此刻我們似乎已經心連著心,共同堅定了緬懷革命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的理想信念與革命意志,彼此暗暗許下要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無愧于時代的歷史功績的誓言。

圖為志愿者手捧紅心舉會旗合照。 高詩儀 供圖。
夜里我時常感嘆,生活竟對我如此慷慨,讓我付出一點點,卻收獲了很多。此次三下鄉之旅中田間地頭的思政教育讓我真正從實踐中學到了知識,也把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了實踐中。
我們將廉潔教育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共赴田間務農采摘、除雜弊害。晶瑩的汗珠是我們勞動的證明,新鮮的果實是我們實踐的成就。我想我們真正地做到了將鄉村振興與高職思政實踐課程融合發展,將思政教育融入真實的鄉村生活中。
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葉與花瓣,漸去漸遠的是青春的純情與浪漫。不記得曾有多少雨飄在胸前、風響在耳畔,只知道滄浪的記憶早已漫進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臉。我原以為學習之路是必先經歷,理解照搬理論,借鑒所學知識,最后融會貫通、自成一派的過程,如今才明白,經歷和實踐才能將學到的真正轉化成自己的。人生百態都是一種經歷,我不可能一直能去三下鄉,但我的心一直在下鄉路上,三下鄉的精神,將感染著我不斷努力,不斷前進。
泱泱華夏幾千年,悠悠長河耀星漢,吾輩青年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間,當用勇氣和夢想成在國家民族復興的偉任,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征途在星辰大海,翻涌于壯闊山河,而我們腳下踩過的每一片土地、完成的每一次實踐,就是山河。(通訊員高詩儀、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