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23日電(通訊員 倪芷妍 夏陶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調研河長制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路徑和對策研究的具體情況,“河助農耕”實踐團隊對長江流域上海市閔行區河長制辦公室以及浦東新區惠南鎮海沈村等地開展深度調研。
目前,我國面臨復雜的水問題,包括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和水環境污染等。為加強河湖管理保護,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推行河長制。這一制度旨在通過明確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為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國家水安全。河長制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治水工作進入了新階段。“河助農耕”實踐團隊積極響應團中央“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的號召,走進上海的深處,實地調研浦東新區惠南鎮海沈村河長制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等,探析黨的號召下河長制的實施情況。


圖為惠南鎮海沈村河長制公示牌。 倪芷妍 攝
在調研考察前期,團隊成員對上海浦東新區惠南鎮海沈村基本情況做了充分了解,過去,海沈村的農田水利設施相對落后,河道水質不佳,影響了農業灌溉的效率和質量。農民在灌溉時常常面臨水量不足、水質不純等問題,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河長制的深入實施,海沈村加大了對河道治理和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通過改造升級灌溉泵站、建設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農業灌溉條件。如今,海沈村的農田得到了及時、充足的灌溉,水稻等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顯著提升。同時,良好的水質也為魚稻共生等生態農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撐,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多元化發展。這些變化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也為海沈村的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海沈村種植的水稻。 倪芷妍 攝
此外,海沈村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合作建立水稻栽培示范區,示范區內設農業智能氣象站,可實時監測風速,風向、氣溫、氣濕、氣壓、全輻射、雨量、蒸發、土壤溫度、士壤水份等各類氣象數據變化,針對農業氣候環境變化做到未雨綢繆,為農業生產提供氣象服務保障和科學指導。通過觀測和研究水稻生長發育、產量與氣象條件的關系,改善作物生長環境,為農業種植、收獲、病蟲害防治等農事操作提供科學決策和指號,推動現代農業的高效發展。

圖為海沈村水稻栽培示范區。 倪芷妍 攝
除種植水稻外,惠南鎮海沈村還積極開展其他豐富多樣的農產品。8424西瓜,作為海沈村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其因其皮薄、肉脆、細嫩、汁多、鮮甜而廣受好評。這一品種由上海農科院的吳明珠院士在1984年培育成功,并在海沈村等地廣泛種植。其獨特的口感和品質使其成為市場上的熱門產品,并多次在全國西甜瓜擂臺賽中獲獎。海沈村除了種植水果外,還利用多余土地以優化輪茬模式栽種蔬菜。雖然具體蔬菜種類可能因季節和市場需求而有所變化,但蔬菜作為海沈村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當地農民提供了豐富的收入來源。

圖為8424西瓜品牌中心。 倪芷妍 攝
上海市自實施河長制以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河長制作為推動水環境治理、改善城鄉水環境品質的重要抓手。通過建立健全河長制工作體系,明確各級河長職責,強化責任落實,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除浦東新區惠南鎮海沈村外,實踐團隊還探訪了閔行區河長制辦公室分支機構七寶鎮河長制辦公室。團隊成員了解到,七寶鎮河長制辦公室的工作職責包括負責制定和實施河長制工作計劃、對各級河長及相關部門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協調各相關部門、單位和河長單位之間的合作與溝通,解決涉及多部門的河流管理問題,形成工作合力、加強河長制政策法規和工作要求的宣傳,提高公眾對河湖保護的意識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等。七寶鎮河長制辦公室是推動七寶鎮水環境治理、改善城鄉水環境品質的關鍵力量。通過其有效的工作,能夠確保河湖管理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提升水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同時,河長制辦公室的設立也體現了七寶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圖為七寶鎮河長制辦公室辦公地點。 王天翊 攝
上海市積極開展河長制不僅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解決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通過明確各級河長責任,強化責任落實,上海市河長制在改善水環境、提升水質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展望未來,上海市將繼續深化河長制工作,加強河湖管理保護,推動水環境治理向更高水平邁進,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