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臧思怡)有這么一群特殊的教師,他們雖已退休,卻懷揣著對教育的無限熱愛,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鄉村學校的講臺,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青年教師,孜孜不倦做“燃燈者”。他們,就是被譽為“銀齡教師”的群體。2025年3月,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余暉育青苗實踐調研團隊來到黑龍江牡丹江第十五中學,深挖銀齡教師對鄉村教師的促進機制。
“我來到這鄉村學校已有好些年頭了。初到時,這里的教學條件比我想象中艱苦,教室設施陳舊,教學資源也相對匱乏。但孩子們那純真渴望知識的眼神,讓我瞬間堅定了留下的決心。”
圖為實踐隊在采訪銀齡教師孫丹華 采訪者 供圖
65歲的老教師孫丹華,自退休后便投身于鄉村教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懷。孫丹華老師始終堅守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從未有過一絲動搖。她見證了鄉村學校的發展變遷,也經歷了教育改革的風風雨雨。盡管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懷卻從未改變。如今,她雖然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仍然心系鄉村教育,經常回到學校,為年輕教師傳授教學經驗,為學生們答疑解惑。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鄉村教師的堅守與擔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為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孫老師不僅親自授課,還經常指導我們年輕教師如何備課、如何管理班級。”該校一位年輕教師回憶道。老教師們在退休后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選擇來到偏遠的鄉村學校,為這里的孩子們帶來優質的教育資源。孫丹華老師憑借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教育情懷,不僅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更在無形中傳遞給了年輕教師們一種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熱愛。
圖為實踐隊在采訪鄉村青年教師 采訪者 供圖
“銀齡教師的到來,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和激勵。”該校另一位青年教師在談及對銀齡教師的看法時提到,“他們不僅在教學上給予我們指導,更在師德師風上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銀齡教師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青年教師,讓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銀齡教師們不僅親自授課,還積極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與青年教師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技巧。在這種教學相長的氛圍中,青年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我來到這里,就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我始終秉持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閃光點,要耐心去發現和引導。”對參與“銀齡教師計劃”的目的和做法孫丹華老師如是回答。在課堂上,她用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生動的講解,激發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課后,她還經常與孩子們談心交流,關注他們的成長和心理變化。
銀齡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人生價值追求。“退休教師從事銀齡講學工作,要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孫丹華說,“當能為國家,能為自己的家鄉繼續‘發光發熱’時,那就義不容辭奔赴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