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國家大力倡導鄉村文化振興的政策背景下,作為鄉村“五振興”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振興被擺在了愈發重要的位置。為深入探索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路徑,總結馬莊村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方面的成功經驗,3月14日上午9時,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文化興村調研團隊赴往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和潘安湖濕地開展調研活動。通過參觀村史館、觀摩香包制作、走訪村民等形式,成員們深入了解了馬莊村的興村史與具體實踐做法,為推動馬莊村文化振興的經驗推廣奠定了基礎。
調研團隊首先步入馬莊村史館,映入眼簾的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充滿年代感的老物件,生動展現了馬莊村從曾經的貧困村到如今“全國文明村”的華麗蛻變。團隊成員們認真聆聽講解,深深體悟到黨建引領、文化鑄魂對鄉村振興的巨大推動作用。
隨后,調研團隊來到香包大院,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各式各樣的香包琳瑯滿目。成員們被精美的香包所吸引,紛紛駐足欣賞。馬莊香包制作技藝已有300多年歷史,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馬莊村大力發展香包產業,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調研期間,團隊還前往潘安湖拜訪了國家級非遺香包傳承人王秀英。香包工作室成員向團隊詳細介紹了香包的制作工藝和文化內涵。成員們認真觀摩,積極提問,對非遺文化傳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王秀英老人動情地說道:“香包不僅僅是一個手工藝品,它承載著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此次調研活動深入馬莊村,通過沉浸式體驗與深度訪談,讓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馬莊村以文化振興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從村史館的歷史脈絡到香包產業的創新實踐,馬莊村的蛻變印證了“文化鑄魂”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未來,調研團隊將持續聚焦馬莊村文化振興模式,進一步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學術研究賦能鄉村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彩。
作者:張穎 張詩怡
攝影:王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