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信仰之樂,音愛潤心”基層志愿服務團走進南京市溧水區石湫街道同心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發揮專業所長,為當地孩子們帶去了一場集美育啟蒙、文化浸潤與實踐體驗于一體的暑期盛宴。
開班啟航:溫情相聚,筑牢安全防線 活動首日,志愿服務團以“初識與融入”為核心,通過趣味互動游戲搭建起與孩子們溝通的橋梁,迅速拉近了彼此距離。考慮到暑期安全的重要性,志愿者們特別開展了暑期安全教育課程,結合真實案例講解和情景模擬,從防溺水、交通安全到居家防護,全方位強化孩子們的安全意識,為他們的暑期生活筑牢“安全防線”。
美育浸潤:多元課程點亮童心世界 志愿服務團充分發揮音樂專業優勢,將藝術教育與素質培養深度融合,通過樂舞教學、實踐創作、民樂體驗等多元形式,引導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美、創造美,實現“美育啟蒙”與“價值塑造”的雙重賦能。
樂舞相融,厚植家國情懷 音樂與舞蹈是情感的載體,更是愛國教育的生動媒介。志愿者們教孩子們演唱《我愛你中國》,并同步示范手語動作,讓孩子們在悠揚的旋律與整齊的手勢中,感受對祖國的熱愛;此外,《小美滿》手語操和《豬豬俠》舞蹈教學同步開展,孩子們在歡快的律動中不僅鍛煉了肢體協調能力,更在集體互動中增強了表現力與自信心,讓藝術的種子悄然扎根心靈。
實踐賦能,培育綜合素養 “動手實踐”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在《我的夢想》《感恩》等主題課程中,志愿者們融入手工制作環節,孩子們用彩紙、畫筆勾勒心中的夢想藍圖,制作感恩賀卡,在實踐中鍛煉創造力與專注力;同時,勞動教育也貫穿其中,通過布置整理教室、分發物資等小任務,讓孩子們體會勞動的價值;而《科學實驗:水的凈化》課程更是備受歡迎,志愿者們現場演示并指導操作,在趣味實驗中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與邏輯思維。
民樂浸潤,傳承文化根脈 為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民樂的魅力,志愿服務團開設了柳琴沉浸式體驗課程。志愿者們系統講解了柳琴的構造、演奏技法及歷史淵源,現場演奏《金蛇狂舞》等經典曲目,展現其獨特音色。孩子們親手觸摸樂器、模仿演奏姿勢,在互動中深化對傳統民樂的認知。更富創意的是,志愿者引導孩子們以“傳統與未來”為主題,手繪“未來柳琴”,用童真的想象連接民族文脈與時代創新,厚植文化認同。
實踐感悟:以樂育人,書寫青春擔當 一周的志愿服務中,志愿者們從課程設計到課堂教學,從耐心陪伴到互動引導,始終踐行“以樂育人”的理念。紅色旋律中,愛國情懷悄然萌芽;藝術實踐里,創造力與自信心不斷生長;民樂體驗中,文化傳承的種子深深扎根。
此次同心村之行,不僅是音樂學院青年學子用專業服務基層的生動實踐,更是一場“信仰傳承”的青春接力。未來,志愿服務團將繼續深耕基層美育,以音樂為橋、以志愿為帆,讓“信仰之樂”浸潤更多童心,讓青春在服務社會中綻放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