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大全-国产精品视频第二区第二页-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gg高清影视-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啪啪

三下鄉網,三下鄉指定投稿平臺
網站首頁三下鄉活動三下鄉報告三下鄉總結三下鄉心得
三下鄉網 > 三下鄉報告

福州工商學院“仁心暖霄”實踐隊赴云霄縣陳岱鎮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助力非遺傳承,文化傳播

    時間:2025-08-01     閱讀:
    來源:福州工商學院“仁心暖霄”實踐隊
  為了了解歷史文化,助力文化傳播,有幸受邀到聚星樓進行實踐活動。福建土樓是世界文化遺產。聚星樓是漳州市的名樓之一。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建,以花崗巖條石為基,三合土夯墻,圓形,直徑60米,面積3330多平方米,3層高14.3米,每層32間,均設前堂后廳。2、3層各有內通廊。民國1939年秋遭日機炸毀其中45間,其余完好,仍居住民戶。
  
  ★聚星樓正面圖
  
  2020年8月1日,在陳少華將軍的關懷指導下,旨在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家鄉青少年一代的聚星書院成立了。聚星書院屬于公益教育,“聚星書院”這四字是陳少華將軍親筆題名。應聚星書院院長的殷切期待,我們為小朋友們上了一堂趣味分享課,結合大學所學的知識,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玩樂中探索求知,不僅學到了知識,還了解了聚星樓的由來與獨特的建筑結構。
  
  ★陳少華將軍的題字
  
  聚星樓為八角形樓閣式磚石塔,通高24.6米,共五層,采用“下實上虛”的布局,底層以花崗巖為基,墻體厚達1.2米,往上逐層收分,體現明代閩南塔樓“收分穩基”的營造思想。結構細節:墻體采用“磚石混砌”工藝,外側以花崗巖條石錯縫砌筑,內側填充三合土,增強抗風抗震能力;各層樓板為木構梁架,通過榫卯與墻體連接,形成“剛柔相濟”的整體結構;塔檐采用疊澀出挑,既減少雨水侵蝕,又通過力學分散減輕墻體負荷。聚星樓的建筑結構是明代閩南地區防御性建筑與傳統營造技藝結合的典型范例,其“磚石混構、收分穩基、剛柔相濟”的特征,為研究閩南古建筑抗震設計與材料應用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我們帶上了畫筆顏料讓小朋友自己動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腦海里的聚星樓,他們就是聚星樓里一顆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我們與小朋友聊未來的理想,其中有一小女孩最讓我們影響深刻,她說她現在想學習金融,長大了想要考上南開大學。聚星書院院長與我們進行了交流,聚星書院現如今是以為國家培養棟梁為目的而開設的。
  
  ★小朋友們的作品展示與我們的指導過程
  
  館長的盛情邀約,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為我們與聚星樓的
  
  邂逅增添了別樣的意義——他提議讓我們在塔樓的墻面上留下屬于這個夏天的獨特印記。這份邀約背后,藏著一份更深的期許:“如今城里的孩子,大多認不出餐桌上的米飯究竟來自哪里,更不曉得一粒米要經歷多少風雨才能端上餐桌。”
  
  這句話像一顆石子,在我們心里漾起圈圈漣漪。我們當即決定,要畫一幅關于水稻的畫作。這不僅是為了給并肩同行的團隊留下一份鮮活的紀念,更想借由斑斕的色彩,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顆認知的種子:從田埂上泛著青芒的秧苗,到盛夏里沉甸甸的稻穗,再到谷倉中
★這是團隊在樓里的作畫
  
  金燦燦的稻谷,每一粒米都藏著土地的饋贈與農人的辛勞。我們握著畫筆的手仿佛有了重量,希望這面墻能成為一座橋梁,讓孩子們透過畫面讀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讓農耕文明的微光,在時光里輕輕流淌。
  
  夏日炎炎,熾熱驕陽似火,我們于烈日光暈下執筆作畫。青春的熱忱在每個人心底沸騰,大家默契地分工協作,有人調和顏料,有人勾勒輪廓,有人填充色彩,筆尖在磚石墻面游走的沙沙聲,與彼此急促的呼吸交織成獨特的旋律。這份在酷暑中迸發的執著,既是團隊青春力量的生動注腳,更化作筆下流淌的色彩,為非遺建筑的活化傳承與農耕文化的科普傳播,添上了一抹屬于當代青年的熾熱亮色。為非遺傳承與文化傳播的實踐添彩。
★這是最后與小朋友們和聚星書院院長的合照。
  
  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在我們心底刻下了深深的震撼。當指尖撫過聚星樓斑駁的墻體,那些日軍炮火留下的彈痕仍清晰可辨,磚石的裂痕里仿佛還回蕩著歲月的陣痛。而轉身望去,修復后的塔樓飛檐翹角依舊挺拔,陽光穿過窗欞灑在新補的磚石上,新舊痕跡交織成一部沉默的史詩。這份從創傷到重生的蛻變,讓我們在觸摸歷史溫度的同時,更真切感受到文明傳承的堅韌力量,心中涌動著難以言喻的感慨與敬畏。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三下鄉報告推薦
回頂部三下鄉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