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大全-国产精品视频第二区第二页-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gg高清影视-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啪啪

三下鄉網,三下鄉指定投稿平臺
網站首頁三下鄉活動三下鄉報告三下鄉總結三下鄉心得
三下鄉網 > 三下鄉報告

南理微光:南理三下鄉|追溯紅色記憶,見證鄉村治理變遷

    時間:2025-08-06     閱讀:
    來源:婁中露 涂謦文 黃冠程
  (通訊員:婁中露 涂謦文 黃冠程)七月的河池,暑氣蒸騰,卻絲毫未減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的熱忱。7月10日,南寧理工學院青音向黨螢火實踐團的10名師生,循著歷史的脈絡,走進河池市宜州區的紅色地標,在霞客路烈士陵園的肅穆與宜州博物館的厚重中,聆聽革命故事,感悟初心力量。
  
  清晨的霞客路烈士陵園,松柏蒼翠,靜謐肅穆。實踐團成員們懷著崇敬之心踏入這片鐫刻著英雄史詩的園地,陵園講解員早已等候在入口處,準備為大家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對話。
  
  “同學們請看大門兩側的石獅子,它們可不是普通的裝飾。”講解員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率先將大家的目光引向陵園入口處的一對石獅,“這對石獅雕于清代道光年間,原本是宜州古城墻的鎮門之寶。1950年陵園修建時,百姓們主動提議將石獅移到這里,寓意‘英雄守護家園’。”成員們湊近觀察,石獅斑駁的石紋里仿佛藏著歲月的密碼。
  
  穿過石獅,烈士紀念碑廣場豁然開朗。高聳的紀念碑直插云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輝。講解員指著紀念碑基座介紹:“這座紀念碑建于1986年,碑高19.49米,象征著宜州1949年解放;基座四周的浮雕,記錄了從土地革命到解放戰爭時期,宜州兒女浴血奮戰的壯闊歷程。”成員們屏息聆聽,目光掠過浮雕上沖鋒的戰士、支前的百姓,仿佛聽見了烽火歲月里的吶喊與沖鋒。
 
 圖為講解員為實踐團成員介紹紀念碑。李玉秀 供圖
  
  隨后,講解員帶領大家來到紀念碑后方的烈士名錄墻。墻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按犧牲年份排列,有的名字旁還標注著籍貫。講解員指著其中的名字,講述著背后的故事,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名錄墻上,成員們的眼眶微微發熱,
  
  瞻仰儀式在紀念碑前正式開始。實踐團成員們列隊站好,一名成員手捧鮮花緩步上前,將鮮花輕輕放在紀念碑下,花瓣上的晨露折射出微光,仿佛是青春與英雄的隔空對話。全體成員向紀念碑三鞠躬,隨后繞碑一周,以靜默表達對先烈的深切哀思。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紀念碑前的瞻仰儀式。李玉秀 供圖
  
  “這些烈士中,有參軍入伍的戰士,有支援前線的群眾,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家國’二字的重量。”講解員在儀式結束后說道,“如今的和平生活,正是他們當年的憧憬。”成員們紛紛點頭,心中對“英雄”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英雄從不是遙遠的符號,而是用熱血守護家園的普通人。
  
  午后的馮京路,宜州博物館的青磚灰瓦在烈日下透著厚重的歷史感。剛走進館內,便見一位胸前別著“黨員講解員”徽章的工作人員笑著迎上來:“歡迎同學們!宜州的紅色故事,既有戰火中的熱血,更有改革中的擔當,咱們先從這里的紅色歷史說起。”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實踐團成員們首先走進“宜州革命斗爭史”展廳。展柜里,一份泛黃的《宜山抗日自衛隊宣言》吸引了眾人目光。“1944年日軍入侵宜州時,當地百姓自發組建自衛隊,這份宣言就是當時120名隊員共同簽下的,你看這上面的紅手印,都是按了血的。”講解員指著宣言上模糊的印記,講述起自衛隊在北山伏擊日軍、保護群眾轉移的故事。旁邊的展臺上,擺放著自衛隊用過的土槍、大刀,槍身上的銹跡與刀痕,無聲訴說著當年的慘烈與英勇。
  圖為講解員為實踐團成員介紹宜州的革命斗爭史。秦穎雯 供圖
  
  轉至中國村民自治展示館,氣氛漸漸從凝重轉向振奮。“同學們知道嗎?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就誕生在宜州屏南鄉合寨村。”講解員指著一幅1980年的黑白照片,畫面里村民們圍坐在曬谷場,舉著竹片投票選舉村干部,“當時沒有現成的經驗,村民們就自己琢磨:‘村里的事,該由我們自己說了算’。”展柜里的“合寨村第一屆村民委員會章程”復印件上,還能看到村民們用毛筆修改的痕跡。
  
  “從‘竹片投票’到‘數字村務’,從‘口頭約定’到‘章程制度’,宜州人把‘敢為人先’的精神延續了下來。”講解員播放著如今合寨村的視頻:村民通過手機APP參與村務投票,村務公開欄實時更新收支明細。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中國村民自治展示館前的合影。秦穎雯 供圖
  
  離開博物館時,夕陽正將展廳的窗欞染成金色。回望這一天的行程,從烈士陵園里石獅、紀念碑、名錄墻承載的忠魂,到博物館中革命故事與自治精神傳遞的力量,紅色基因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成員們的心中。青音向黨螢火實踐團的成員們知道,這場紅色之旅不是終點,而是他們以青春之力傳承紅色薪火的新起點。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三下鄉報告推薦
回頂部三下鄉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