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銅器上的文明密碼
展廳的燈光沒那么光彩,聚光燈打在玻璃展柜里的青銅器上,舊物上的綠銹透著一股歷史的厚重感,但是在這種燈光的照映下綠光流轉顯出別樣的美感。我站在一件東漢時期的青銅器(東漢錯銀銅牛燈)面前,手冊中恰好映著它的拓片——圓潤的牛身雕著神秘的紋路,看著展柜上的文字介紹它的三塊結構,看著很簡單,但是它們之間的作用可就非常大了。正是這三種簡單的構造才鑄就這一傳世之作。我透過玻璃看著這件展品不禁陷入了思考。
這時我們團隊中“歷史小學究”小雨發話了:“太絕了,你們看這牛首連著彎管既是煙道又是把手,一舉兩得。牛體與燈體也相連,牛腹中空,可存水溶煙。圓形帶柄燈盤上有可轉動的屏板,通體以錯金銀工藝裝飾流云紋等紋飾,這種設計兼顧了實用和觀賞性,古人的智慧啊。”
我們不禁對小雨豎起了大拇指,負責拍攝的周同學也附和著點了頭,他拿著拍攝的工具,觀察的更細致一點,周同學說:“這東漢錯銀銅牛燈我在網上看到過,說是制作精美,在制作時巧用銅銀二種不同材質的色澤形成顏色的完美搭配。整體紋飾運用流云紋、三角紋等不同紋飾為底,再飾以各種珍禽異獸的圖案,線條流暢,揮灑自如,乃是上乘之作。”
原來,小周同學為了這次活動也是做足了功課,可見他對這次活動的態度。在我們初期的工作中他老是心不在焉,原來在這里整了個驚喜啊!我越發對這次的活動充滿期待了。
二、書卷中的筆墨春秋
書畫展廳里飄著淡淡的書卷香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貓蝶圖》。為什么是這幅畫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呢?這就和我們網絡上的熱梗脫不開關系了,一只圓頭圓腦的貓咪,以它獨特的“貓爹”氣質從某音一路“殺”入大眾視野,各種表情包給人們帶來的歡樂也層出不窮。現在,我們站在這幅《貓蝶圖》前,仔細地閱讀了它的背景故事才知它的深意。這副《貓蝶圖》是馮超然所著,耄耋本指八九十歲的高齡老人,寓意長壽,馮超然在創作這幅圖的時候想必一定是運用了這個耄耋的諧音,以靈動的筆觸將貓和蝶這兩種意象躍然于紙上,表達了人們對長壽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看著這幅圖畫都笑了,旁邊的一位孩子指著這副《貓蝶圖》笑著說:媽媽這只貓好像我們家的好像啊一樣的調皮。看著孩子天真爛漫的笑容,周圍的游客也笑了起來。小周說不如我們在這里比拼一下各自的知識庫吧!我們看看誰知道的最多關于耄耋的詩句,隨后吟道:耄耋常稱道,兒孫競克家。我們其他人當時就呆住了,在詩賦積累上我們都比不過他,這一回只能算他勝了。
三、恍若穿越時空的地下民國館
向前探索著,不一會我們就發現了一個格格不入的場景,這里便是民國館了。昏沉的路燈,灑在青磚鋪就的街頭上,沿路許多商鋪,打著微黃的燈光,照在櫥窗的商品上,那些個小玩意看著精致極了。民國館還有些游客穿著旗袍在里面打卡拍照,隱約間我好像看見了這樣一副場景:街道上車水馬龍,人們穿著中山裝在路口攀談,歌劇院傳來女人的歌聲,街道上的小販吆喝著。我們這一趟不虛此行。
快點過來,小李向我們招著手,我們跑過去看見他正對著銅塑像擺著搞怪的姿勢,我們忍俊不禁都掏出手機記錄下這出糗的一刻。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自然是對這里的一切充滿了好奇,戀戀不舍的在里面又待了半個鐘頭才決定離開民國館,臨走時回頭撇了一眼這座熱鬧的民國街,心里想著不知下次再來是什么時候了。
歸途:墨香與時光的回響
走出博物館時,夕陽把飛檐的影子拉得很長。我們每個人的手冊上也密密麻麻的記滿了自己的感想,相機里留存著青銅器的紋路、書畫的線條、民國館的青磚。我忽然懂了“墨香理語”四個字的真正含義:墨香,是紙上的文字,是筆下的傳承;理語,是文物里的智慧,是時光的真理。
臨行前嗎,我們小組的成員決定來一張大合照來紀念我們的旅程,由小高同學在路上找了一個熱心的青年為我們來拍這個合照,為我們這次的三下鄉活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在這次博物館之旅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所謂傳承,不過是古人的智慧,后人受用便珍視它,用心去守護,代代相承也就有了傳承。作為小隊隊長我宣布:我們這支墨香理語宣講團此次實踐活動圓滿成功。
作者:姜嘉琪 拍攝:高梓博 學校:滁州學院 團隊名稱:墨香理語宣講團 實踐地點: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