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欣 何亞琪 羅玉潔
作者單位:西安醫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投身鄉村振興,助力健康中國,西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紅醫小分隊分別赴榆林市佳縣和革命圣地延安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完成佳縣的第一階段實踐活動后,同學們來到革命圣地延安,繼續感悟紅醫精神,調研鄉村振興實效。
參觀延安中國醫科大學舊址,感悟紅醫精神 作為醫學生,了解黨對衛生工作領導的歷史及其在中國革命史中的地位,是極為必要的。中國醫科大學舊址禮堂展示了從紅軍時期開始,革命的衛生工作者在戰爭艱苦條件下,保障軍民健康,保存革命有生力量,進行醫學教育培養衛生人才,為革命勝利做出巨大貢獻的光輝歷程。延安時期的衛生工作是中國革命的組成部分之一,對這段歷史的深入了解,增強了醫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加深了對黨的革命奮斗歷史的理解。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衛生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紅醫精神、革命文化,是新時代醫學生必須繼續繼承發揚的。革命時期形成的衛生工作實踐和經驗,成為我國衛生健康工作的長期原則,是醫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指針。
(圖:西安醫學院紅醫小分隊參觀中國醫科大舊址)
結合中國醫科大學創辦史,在醫科大禮堂舊址開闊的大廳內,小分隊指導老師向全體成員講述了成立于1951年,作為西安醫學院前身的陜西省衛生技術學校的創辦事跡,首任校長羅冬祥、第二任校長李光曉就是畢業于延安時期的中國醫科大學,他們在創辦學校過程中,將紅醫精神精髓注入到學校的歷史中,成為學校令人驕傲的紅色基因,為陜西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
(圖:西安醫學院教師劉欣現場授課)
走進南泥灣馬坊村,感受鄉村振興成就 位于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的馬坊村是鄉村振興的樣板村,是小分隊關注基層、關注農村,切身感受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一站。新時代十年,我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南泥灣馬坊村為小分隊展示出鄉村振興的未來美好圖景。馬坊村村民在黨的堅強領導和對口企業大力幫扶下,擺脫舊面貌,依托自身地理、產業優勢,形成了環境優美宜居,特色產業突出的鄉村振興標桿。對于馬坊村的探訪,使得小分隊成員一改以往對農村基層工作、生活的認知。在已經過去脫貧攻堅戰役中,衛生健康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面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將來的鄉村振興中,衛生工作也必將起到關鍵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強調:“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而這里正是未來醫學生們大展身手的廣闊天地。
(圖:紅醫小分隊參觀馬坊村)
瞻仰革命舊址,追尋紅色記憶 延安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形成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實地感悟理解偉大的延安精神,也是小分隊暑期實踐重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通過對楊家嶺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魯藝舊址、延安文藝紀念館等一系列革命舊址和紀念場館的參觀學習,使小分隊對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艱苦奮斗歷史有了切身的體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全體小分隊成員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輩在極為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形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豐功偉績。以延安精神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文明的創新發展。小分隊成員表示,要繼續弘揚光榮革命傳統、賡續紅色血脈,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圖:紅醫小分隊參觀延安文藝紀念館)

結束延安的活動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之旅,在教師團隊與全體隊員的奮斗與努力下圓滿落幕。回望此次千里實踐之旅,充實而又意義非凡,不僅展現了同學們良好的精神風貌,而且增強了西安醫學院學子愛國愛黨的堅定信念,樹立起用醫學知識奉獻基層,用責任尋找方向,用擔當定位人生。躬逢盛世,這是屬于青年人的時與勢;萬里路遙,這是賦予青年人的擔與責。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當奮斗其時,要持續加強學習,練就過硬本領。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以豐碩的實踐成果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