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鄭姍姍)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2025年7月30日下午,福州工商學院“仁心暖霄”實踐隊一行十人,滿懷熱忱地奔赴鄉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涵蓋了多個專業,他們帶著知識與技能,以青春之筆書寫鄉村振興新篇。實踐隊將深入調研鄉村發展現狀,為鄉村產業出謀劃策,開展教育幫扶活動,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邁向新臺階。
田野探行,開啟實踐新篇
圖為實踐隊隊員身著統一紅色志愿服,踏上鄉村土地,沿著蜿蜒小徑前行。 周語欣 供圖
當日午后,陽光傾灑在鄉間田野,“仁心暖霄”實踐隊隊員們的身影與廣袤田園、層疊山巒相融,構成一幅生動的青春實踐圖景。這一路,是遠離校園喧囂、貼近鄉土本真的探索,更是青年與鄉村雙向奔赴的開始,實踐隊隊員們帶著知識與好奇,準備在這片土地深耕實踐。
田間勞作,體悟耕耘艱辛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雜草叢生的農田彎腰除草,與土地親密接觸。周語欣 供圖
抵達田間,隊員們迅速投入勞作。面對雜草叢生的農田,分工協作。彎腰除草時,額頭沁出的汗珠滑落泥土。在與土地的親密接觸中,隊員們真切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內涵。原本對農事懵懂的他們,逐漸掌握除草的技巧,田野里的每一次彎腰、每一滴汗水,都是青春成長的注腳,也讓鄉村的土地因青年力量的注入,煥發出別樣活力。
民俗探尋,觸摸文化溫度
圖為實踐隊隊員合作搭建土窯,嘗試用碎瓦片搭建窯體、燃起柴火。 鄭姍姍 供圖
除了田間耕耘,實踐隊還將目光投向鄉村民俗。搭建在泥土中的傳統土窯,承載著鄉村世代相傳的煙火記憶。在熱心村民的幫助下,隊員們圍聚土窯,嘗試用碎瓦片搭建窯體、燃起柴火,在火光與青煙交織間,感受民俗技藝的獨特魅力。當看到親手參與搭建的土窯燃起火焰,傳統民俗的溫度在隊員們心中升溫,這不僅是對鄉村文化符號的觸摸,更是青年傳承民俗、延續文化根脈的生動實踐。
溫情互動,傳遞青春關懷
圖為實踐隊隊員合作制作材料,確保干凈整潔,為后續做準備。 陳思語 供圖。
活動現場,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協作有序。大家圍繞在擺放著工具與原料的場地,專注于手中工作。部分成員負責清洗用于包裹的材料,將其仔細揉搓、整理,確保干凈整潔,為后續包裹環節做好準備;另一部分成員則小心拿起待處理物品,以熟練或略顯生疏但滿是認真的動作,進行包裹操作。過程中,成員們相互交流技巧,分享對燒窯工藝的認識,在實踐里加深對傳統技藝的理解。
此次制作燒窯材料的實踐,不僅讓團隊掌握了燒窯前期關鍵步驟,更傳遞出對傳統工藝的尊重與傳承之意。通過親身參與,成員們體會到傳統技藝背后的匠心,也為校園實踐注入了探索傳統文化的活力。后續,團隊將繼續推進燒窯實踐,期待以完整流程展現傳統工藝價值,讓更多人關注傳統技藝傳承。。
青春賦能,共繪振興愿景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田間合影,在鄉村振興的大地上留下青春足跡。 周語欣 供圖。
此次“三下鄉”實踐,福州工商學院“仁心暖霄”實踐隊以行動踐行青年擔當。在田間地頭的辛苦勞作里,在民俗文化的探尋傳承中,在與村民的溫情互動間,隊員們將知識轉化為實踐力量,為鄉村帶去青春活力。他們用腳步丈量鄉土,用雙手耕耘希望,既在鄉村振興的大地上留下青春足跡,也在實踐中收獲成長、明晰責任。
鄉村振興的征程漫長且壯闊,需要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注入。福州工商學院“仁心暖霄”實踐隊的此次實踐,是青年投身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未來,期待更多青年學子走出校園,以實踐為筆、以擔當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更多精彩,讓青春之花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壯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