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地,滾燙如初。當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踏上這片承載著共和國工業榮光與時代新使命的土地,他們的腳步堅定而熱切——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觸摸時代脈搏,以青年之智與行,探尋振興東北的深層密碼。
東軟集團研發中心的靜謐與高效,沈陽鼓風機廠車間的轟鳴與精進,沈陽機床廠廠房內巨型設備的沉穩與新松機器人公司生產線上機械臂的靈動……這些地方不僅承載著東北工業的厚重歷史,也閃耀著轉型升級的嶄新鋒芒。青年學子們化身“產業解碼員”,深入生產線、對話管理者、剖析財務數據、解構運營模式。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相機里捕捉的瞬間,頭腦風暴后凝練的思考,皆成為他們解讀“共和國長子”如何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創造華麗轉身的第一手素材。那些震撼于精密制造的目光、專注于成本分析的身影,正是青春對“大國重器”最真誠的致敬。
團隊調研的足跡更延展至百姓生活的細部肌理。大東副食品商場里升騰的煙火氣,多福社區、牡丹社區、長安社區內流淌的鄰里溫情,構成了另一幅生動的振興圖景。團隊成員們穿梭于熙攘的菜市場,在討價還價聲里細察物價波動與供應鏈韌性;他們走進尋常百姓家,聆聽關于供暖改造、社區養老、就業幫扶的肺腑心聲。那些俯身記錄“菜籃子”價格的專注,那些幫助老人調試手機、安裝防滑扶手的溫暖瞬間,是青年學子將“民生溫度計”置于心頭的明證——振興東北,最終指向的是千家萬戶穩穩的幸福。
在東湖森林公園的綠意盎然與遼沈戰役紀念館的莊嚴肅穆之間,團隊成員們完成了一次精神的穿越與洗禮。漫步于生態修復后煥發生機的公園,成員們深刻感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東北的實踐偉力;肅立于紀念館內承載著壯烈史詩的文物與圖片前,炮火硝煙雖已遠逝,但先烈們為這片熱土拋灑熱血的壯懷激烈,卻如無聲的驚雷滾過年輕的心房。實踐團隊隊長動情地說:“觸摸這些歷史的痕跡,才真正懂得東北今日的振興之路,承載著多么厚重的犧牲與期盼。”紅色基因在此刻被重新激活,化為青年肩上沉甸甸的時代責任。
調研的結束不是思考的終點,而是行動的起點。帶著沉甸甸的調研成果與灼熱的責任感,團隊夜以繼日,以專業視角與青年銳氣,凝練出關于產業升級、金融賦能、營商環境優化、社區治理提升的針對性建議報告。每一份建議書、每一場內部研討會上激烈的思想碰撞,都閃爍著青春智慧的光芒,飽含著對東北再出發的赤誠之心。一位隊員在心得中寫道:“在沈陽機床廠摸到那冰涼的機身時,仿佛也觸摸到了東北工業的骨骼與心跳。我們記錄的數據、提出的構想,若能為其注入一絲活力,此行便有了沉甸甸的意義。”
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青年學子們的“三下鄉”實踐,是一次對習近平總書記足跡的虔誠追隨,更是一場青春對家國的深情奔赴。他們在東軟的鍵盤敲擊聲、沈鼓的轟鳴、機床的沉穩、社區的煙火、紀念館的靜默中,讀懂東北的堅韌與渴望;在躬身實踐中,將個人成長融入東北全面振興的偉大征程。振興東北,青年有責——當年輕的心跳與滾燙的土地同頻共振,當青春的理想在堅實的調研中扎根生長,這便是一曲獻給東北振興的青春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