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遷史歌,心向中華”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實踐團,一行共13人。于2023年7月2日,在學院張霖老師、唐梅老師及朱曉老師的帶領下赴肅南進行為期一周多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3日一早,團隊成員紛紛出動,首先作為學社會工作專業出身的學生,結合自身優勢對社區概況進行了基本了解。肅南縣是國務院確定的28個人口較少民族縣份之一,縣內共有三個社區居委會,同時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縣。其次,肅南縣內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主要有肅南縣民政局、肅南縣人民法院、中國裕固族博物館、綜合體育館、各類學校等,以及和社會工作專業息息相關的邦納斯“共享+”暖心驛站和肅南縣殘疾人康復中心。而且,肅南縣內自然風景優美,紅色文化非常濃厚。轄區內宣傳欄、宣傳墻眾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隨處可觀。宣傳欄中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對當地居民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轄區內少數民族人口較多,占比為55.3%,由此關于民族團結主題的宣傳頗多,鑄牢意識很強。
走訪過程中,肅南縣相關社區、教育部門對我們的到來給予了肯定和贊美,對團隊的愛心舉動表示很感謝,希望我們能夠開展特色活動,為當地兒童提供更多的關愛與支持,提高縣城里孩子自信心,幫助他們從小培養中華民族大團結精神。
我們到達的肅南縣是一個裕固族兒童集中居住的地方,在與部分裕固族兒童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對傳統文化和語言的熱愛,并且能夠流利地使用裕固族語言。然而,由于現代化的沖擊和外部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裕固族兒童正在逐漸失去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識到裕固族兒童面臨著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及文化認同問題。為了改善他們目前的狀況,我們建議加強對鄉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同時,也要加強對裕固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讓裕固族兒童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