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黨的生日之際,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2204班的同學們來到長沙市廖月娥養(yǎng)老院,開展“敬天下老人,揚中華美德”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經過近兩小時的車程,終于來到敬老院,撲面而來的是獨有的靜謐,只能聽到蟬叫和鳥鳴聲,不大的院落中有幾座平房,樹木郁郁蔥蔥,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我們來到展覽大廳,院長廖月娥女士早已在這里等候,按座位坐好后,廖月娥女士開始講述她的故事。她自小被養(yǎng)父母收養(yǎng),被他們想親生女兒一樣對待,為了報答養(yǎng)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也為了傳遞這份溫暖,自30歲起,她開始無償收養(yǎng)身邊的孤寡老人,她的大愛和無私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也獲得了很多市、省級的榮譽證書。2013年10月,她作為全國第四屆道德模范的孝老愛親模范,在北京收到習主席接見,記者采訪她有什么心愿,她沒有講個人利益,而是說希望能在家鄉(xiāng)建一座敬老院,并招募護工,能收養(yǎng)更多孤寡老人,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醫(yī)療保障,安享晚年。于是后來,由政府撥款,修建了這座養(yǎng)老院。
聽完講述,看著墻上密密麻麻的證書、獎狀和廖月娥女士與老人們在一起的生活圖片,空氣似乎停止了流動,大家都陷入深思。我們不光感受到道德模范的榜樣引領,也深刻體會到黨時時刻刻為人民著想,真正地為民眾辦實事。接著,穿過生機盎然的小院,來到老人們平時生活的地方。這一天正是一位爺爺90歲生日,又正逢黨的生日,老人們都很開心,正在大廳里分享蛋糕,聊家常。我們走進大廳,首先,將帶來的水果、牛奶一一分發(fā)給老人們,陪爺爺奶奶們聊天談心,詢問他們日常起居、身體狀況和飲食、娛樂等,老人家也向我們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把我們當作孫輩一樣,原本寂靜的氛圍變得熱鬧起來,老人家越說越開心,時間仿佛回到了過去,那個他們青春肆意的年代。
臨走時,老人們叮囑我們要好好學習,并希望能多來看看他們。院長也囑托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我國當前老齡人口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亟待解決,希望我們能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出智慧和方案。
自古以來,敬老愛幼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自然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將自己置身于溫巢之中。這次社會實踐并不同于以往的實踐,我們不但傳遞了溫情與溫暖,積極踐行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弘揚了敬老愛老的中華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友愛的良好氛圍,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以及黨對人民的深切關懷。
在本次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的偉大成就,同時厚植愛國情懷,了解社會國情,增長知識本領,激發(fā)責任擔當。也對同學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有著良好的導向作用,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用實際行動推動時代發(fā)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