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到6日,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的赴莆田市涵江區農業農村局和國土資源局等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調查實踐隊——在陳文興老師的帶領下,積極投身于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中,深入了解該區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土地(包括農業用地以及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狀況,進一步推動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以黨建引領,推進司法文明與智慧法院建設
我們第一站來到了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法院。我們受邀參觀涵江區人民法院,深入了解該院在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方面的創新實踐。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法院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加強法院中心工作、內部管理和文明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進入法院,濃厚的黨建文化氛圍便撲面而來。法院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涵江區人民法院如何通過黨建引領,推動法院工作的全面發展。在黨建工作的帶動下,法院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為法院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在政務活動中心,我們參觀了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審判法庭等場所。法院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涵江區人民法院在便民訴訟服務、執行攻堅和審判質量提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特別是執行指揮中心的信息化建設,讓人耳目一新,體現了法院工作的現代化和智能化。
隨后,我們旁聽了一起商業糾紛案件的庭審。庭審過程中,法官嚴謹的審理態度、當事人與律師充分的陳述權利和法庭的莊重氛圍,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旁聽庭審,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法律的權威和司法的公正。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構建和諧農村社會
我們第二站來到了莆田市涵江區農業農村局(莆田市涵江區鄉村振興局),涵江區農業農村局的相關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該區域在農業農村土地承包和流轉方面的創新實踐。涵江區積極推進土地承包權的確權登記,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同時通過土地流轉,有效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在土地用地管理方面,涵江區農業農村局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確保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通過科學規劃和嚴格監管,既滿足了農業發展的需要,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涵江區農業農村局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這些新型主體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現代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涵江區農業發展的新動力。
為了有效解決土地流轉中可能出現的糾紛,涵江區農業農村局設立了仲裁庭。仲裁庭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公正、高效地處理土地流轉糾紛,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我們相信,在農業農村局的引領下,涵江區的農業農村工作必將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土地流轉與復耕并舉 激活農業發展潛力
第三站我們來到了莆田市涵江區國歡鎮人民政府,國歡鎮人民政府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該鎮農業發展的多元化現狀。在馬頭村等地,工廠化農業模式正在興起,而在其他區域,農村合作社種植蔬菜等農作物的模式也在蓬勃發展,展現了國歡鎮農業的多樣化和活力。
該負責人指出,國歡鎮的土地流轉主要集中在農村村集體內部,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通過村集體內部的土地流轉,農民能夠更加靈活地調整種植結構,提高土地產出效益。
面對土地資源稀缺的挑戰,國歡鎮已經開始著手復耕任務,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產出。盡管復耕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國歡鎮人民政府正積極采取措施,如引入現代農業技術、提供政策支持等,以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復耕工作的順利進行。
國歡鎮的農業發展實踐充分展示了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創新土地流轉模式、發展工廠化農業、推廣合作社種植、激活鄉村旅游等多元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國歡鎮人民政府正以積極的態度和切實的措施,不斷探索和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從莆仙戲到媽祖信仰,體驗莆田特色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第四站我們來到了莆田市博物館,走進博物館的戲劇展區,莆仙戲的華美戲服、精致面具以及經典劇本一一展現在眼前。莆仙戲作為莆田地區廣受歡迎的大眾文化形式,不僅在舞臺上重現了歷史的輝煌,更在博物館中得到了傳承與展示。
商貿業是莆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涵江商業街的歷史展示讓參觀者仿佛穿梭于昔日繁華的商業中心。博物館通過歷史圖片、商貿文物等,講述了涵江商業街的發展歷程和商貿業的繁榮景象。
媽祖文化是莆田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的重要文化遺產。博物館通過文物展出和詳實的資料,敘述了媽祖信仰的起源、發展及其在海洋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其中面具藝術以其豐富的表情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了莆田戲劇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些面具不僅是戲劇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莆田民間藝術的瑰寶。
莆田市博物館不僅是一個展覽歷史文物的場所,更是一個文化交流平臺。在這里,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莆田的故事,每一次參觀都是一次文化之旅。我們期待更多的人能夠走進莆田市博物館,親身體驗莆田特色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體驗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的和諧樂章
第五站我們來到了木蘭溪治理展覽館。木蘭溪展示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生態保護展區。這里通過多媒體互動、實景模擬等方式,展示了木蘭溪流域的生態環境和保護措施。我們看到了木蘭溪水質的改善歷程,以及政府和市民在生態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
木蘭溪不僅是一道自然景觀,更是一條文化長廊。展示館的文化傳承區通過豐富的圖片、文獻和實物,講述了木蘭溪沿岸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傳統。從古老的水利工程到現代的城市發展,木蘭溪一直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蘭溪展示館還特別設立了城市發展展區。這里展示了木蘭溪在莆田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成為連接城市與自然的紐帶。通過城市沙盤和發展規劃圖,我們看到了木蘭溪沿岸的未來藍圖。
木蘭溪治理是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生態工程。展示館詳細介紹了木蘭溪治理的過程和成果,隊員們通過參觀和學習,深刻理解了“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治理理念和實踐經驗。
積極應對挑戰 探索旅游業發展新路徑
最后,我們深入鄉村,來到了萩蘆鎮利東村。該第一書記向我們介紹了當地人口外流的情況。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留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這導致了勞動力的嚴重不足。這種情況對當地的農業發展和經濟建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萩蘆鎮利東村位于丘陵地區,土地資源相對緊缺,農業發展基礎薄弱。由于地形限制和土地條件的限制,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難以為繼,農業現代化轉型迫在眉睫。
資金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多種原因,萩蘆鎮利東村在資金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改善。
面對諸多挑戰,萩蘆鎮并沒有放棄,而是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徑。當地政府積極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利用自然資源優勢,開發了露營、漂流等旅游項目,吸引了周邊游客前來體驗。
在與第一書記及領導班子的座談中,我們也真切感受到了他們對于現實情況的無奈,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發展的憧憬與期望。他們表示,盡管面臨諸多困難,但仍然有信心帶領萩蘆鎮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
在這次深入莆田市涵江區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中,不僅深入了解了當地的農業農村發展現狀,還見證了涵江區在司法文明、智慧法院建設、土地制度改革、農業現代化發展、生態保護、文化傳承以及旅游業發展等方面的顯著成果和創新實踐。
隊員們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了涵江區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傳承方面的堅定決心和不懈努力。他們所見所聞,從法院的嚴謹審理到農業的現代化轉型,從歷史文化的傳承到生態保護的實踐,都深刻體現了涵江區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挑戰。這次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學生們的見識,也激發了他們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為他們的學術研究和未來職業生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