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集美大學誠毅學院青馬俱樂部“毅馬當先”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莒溪鎮璧洲村開展系列實踐調研活動,并聯合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與當地村委會進行座談交流,達成共建合作,旨在充分發揮青馬俱樂部“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帶動作用,深入探究紅色文化保護的新途徑,以青年人的視角助力鄉村振興,擴大璧洲紅色文化影響,深刻揭示紅色標語背后的革命精神的時代內涵。
璧洲村位于閩西腹地,現屬連城縣
莒溪鎮,居民有林、吳、羅、黃等姓氏,現有人口3200余人,耕地5000余畝,山林面積2萬余畝。東靠本鎮
莒市、
莒蓮村,南接小莒村,連新泉儒畬村、蓮花村,西臨朋口鎮的垂珠壩自然村,四面青山懷抱。解放前是往朋口下龍巖,去汀州府上連城的必經之路,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部隊曾駐扎在此進行革命活動,發動群眾勇于投身革命,進行了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長期斗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贊歌。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連城新泉等地進行革命實踐活動。一九二九年六月,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動連城連南十三鄉武裝暴動,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大大鼓舞了周邊各村農民革命熱潮,紛紛組織農會打土豪分田地。
一九二九年秋,朱德率領紅軍從朋口進抵璧洲,在村尾天后宮駐扎。期間進村宣傳發動,要求農民兄弟起來進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動員年輕人加入紅軍隊伍。一九三零年八月八日,璧洲村在吳太靈老屋召開村民大會,成立璧洲村蘇維埃政府,選出吳道生任主席,林堂保任副主席。會議由龍巖蘇維埃政府張鼎丞主席主持,并做了重要講話。會后不久,又在大屋里(林氏宗祠)召開群眾大會,會議提出“二五”減租減息的決議。從此,璧洲人民一直堅持革命斗爭。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創造的,蘊含著豐富紅色資源與厚重文化內涵的先進文化形態,是我們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毅馬當先”暑期社會實踐隊將繼續用實際行動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繼續為璧洲村紅色標語保護利用和開發工作奉獻青春力量!讓更多人認識璧洲、走進璧洲、了解璧洲,讓璧洲的紅色資源“活起來”,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璧洲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