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壩鎮的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寬!”在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上,綠竹新生.泉韻鄉情突擊隊正與當地居民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個集文化、生態、經濟于一體的綜合性新農村。無論是村委會書記的戰略建議,還是突擊隊成員的創新思路,都讓這片曾經普通的土地逐漸煥發出新的活力。
圖為突擊隊在東二村實地調研
7月13日至7月20日,綠竹新生.泉韻鄉情突擊隊來到羅壩鎮,與鎮政府就“百千萬工程”項目展開接洽。在對接人楊濤的熱情接待下,隊員們迅速展開行動,通過深入挖掘羅壩鎮的獨特資源,提出了將羅壩鎮打造成一個融合竹文化體驗、竹產品開發和鄉村旅游的旅游目的地的構想。楊濤當即表態,全力支持項目的開展,并承諾協調各方資源,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突擊隊的設想不僅旨在提升羅壩鎮的經濟實力,更希望通過創新發展模式,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鄉村振興。
圖為突擊隊與東二村村委書記探討村落發展
7月15日,突擊隊前往竹資源豐富的東二村,與村委會書記應海平展開了深度交流。東二村的竹林資源得天獨厚,竹產量高、分布廣泛,竹林經濟已成為村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書記應海平指出,竹林不僅在經濟方面有重要價值,其作為碳匯項目產生的碳匯量也相當可觀,為村民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收益。因此,突擊隊的竹文化旅游開發方案無疑為東二村開辟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書記的建議為突擊隊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提出,距東二村兩公里處的水城村自然環境優美,竹林廣布,非常適合作為竹文旅項目的節點。帶著新的方向,突擊隊迅速前往水城村進行實地調研。初到水城村,隊員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流水潺潺,青山環抱,漫山遍野的竹林迎風搖曳,展現出勃勃生機。突擊隊員們使用無人機進行高空二維測繪,迅速構建了水城村及周邊的詳細地圖。高科技手段為項目提供了精準的地理數據支持,使得規劃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圖為突擊隊成員進行無人機高空測繪
在水城村的調研過程中,突擊隊發現,這里的竹林不僅是生態旅游的絕佳素材,還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隊員們在走訪中了解到,竹林經濟作為水城村的傳統產業,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還在村民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水城村還是“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具備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區位優勢。突擊隊決定以此為基礎,設計一條融合竹文化體驗、歷史人文景觀的特色旅游路線,推動竹文旅項目的全面落地。
調研結束后,突擊隊迅速與羅壩鎮政府和東二村、水城村的村委會展開更深入的合作。他們詳細介紹了項目規劃和發展方向,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羅壩鎮政府也表示,將在政策、資金和資源上給予全面配合,力爭將項目打造成全鎮乃至全市的鄉村振興示范點。
這一切努力的核心,是為了讓羅壩鎮實現真正的“產村融合”,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走出一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突擊隊的隊員們不僅致力于打造一個經濟效益豐厚的旅游項目,更希望通過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讓外界看到羅壩鎮的獨特魅力。他們提出,要把羅壩鎮的竹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和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游客在這里不僅能欣賞美景,還能深度體驗竹文化的精髓。
目前,綠竹新生.泉韻鄉情突擊隊正在制定詳細的項目實施方案,并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展開首輪試點項目。他們將以東二村水城村為起點,通過分步實施和滾動發展,逐步將項目覆蓋到整個羅壩鎮。項目的成功不僅依賴于他們的智慧與汗水,更離不開羅壩鎮各級政府和村民的支持和參與。
羅壩鎮的竹文旅項目一旦落地,將會極大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形成一種多方共贏的局面。這不僅是一次鄉村振興的探索,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引領。羅壩鎮的未來,值得期待!
撰稿:葉璧瑋、鐘良福、謝慶雯
攝影:徐言鑫、楊文慧、朱佳琪
指導老師:劉靖姍、汪舒儀、區章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