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深入了解東陽木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國計量大學"數字之痕"實踐小隊于2024年8月前往東陽木雕小鎮,探尋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新貌。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小隊成員深入感受了木雕藝術的魅力與匠人精神的偉大。

圖1 隊伍在木雕博物館合影
實地走訪調研,明晰木雕小鎮概況
實踐小隊成員踏入東陽木雕小鎮,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木香。小鎮總面積約2.9平方公里,采用"兩心一帶四區多節點"的布局。其中,"兩心"指木雕紅木產業創業核心和木雕創智人才培訓中心;"一帶"是濱水休閑景觀帶;"四區"包括木雕紅木產業區、文化創意產業區、特色民俗體驗區和配套服務保障區。
小鎮客廳是小鎮最具有標志性和吸引力的地方。其形象墻高達17米,寬1.7米,上書"國之瑰寶,東陽木雕"八個大字,展現了東陽木雕的精髓和魅力。客廳內設有小鎮沙盤、木雕文化展廳等,展示東陽木雕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是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圖2 參觀小鎮客廳
探訪大師工作室,感受匠心傳承
在此次社會實踐中,小隊走訪了多個大師藝術館,其中胡先民藝術館給隊員們留下深刻印象。胡先民大師以精湛技藝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創作出了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木雕作品。藝術館內收藏了胡先民先生的多件代表作,包括《一弦春詩滿江南》、《歲月如歌》等別具一格、意蘊深遠的作品。

圖3 與蔡紅光老師的合影

圖4 與陸挺豐大師的訪談

圖5 與胡先民大師的訪談
藝術館的建筑設計巧妙地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為訪客提供一個既舒適又具有啟發性的觀賞環境。藝術館內有一池荷花,紅色和黃色的錦鯉在清澈的水中自由游弋,荷花的綠葉和粉紅色的花朵為這幅畫面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展現了藝術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走進廣廈大學,感受木雕教育新風
實踐小隊還來到了廣廈大學,探訪了該校的木雕工坊。在這里,學生們不僅學習基礎的雕刻技巧,更深入了解木材的性質、歷史背景以及木雕藝術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形式。廣廈大學木雕藝術教育在教育和實踐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師生在木雕比賽中表現突出,作品在多個展覽中展出,受到了觀眾和專業人士的認可。
小隊有幸參觀了廣廈大學的木雕展館,這里陳列了歷屆優秀學生的木雕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淀,依舊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同時,廣廈大學還積極推動木雕藝術的普及與交流,通過舉辦工作坊、講座、展覽等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愛上這門傳統而又充滿活力的藝術。

圖7 與陳丹老師的訪談
訪談木雕大師,探討傳承與創新:
小隊有幸采訪了廣廈大學的陳丹老師和東陽木雕非遺傳承人虞天金。兩位大師都強調了興趣和堅持在木雕學習中的重要性。
陳丹老師表示:"對我來說,學生的興趣很重要,我很想激發他自主地去學習。如果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對木雕真正有興趣,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讓學生去產生一份執著,對那個雕刻工業的一種執著。"她還提到:"在木雕這行,堅守實屬不易,路途既長且艱。每個優秀作品背后,都是數年乃至十數年的摸索與積累。"
虞天金則認為:"木雕還是要有興趣。人做任何一件事情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輩子的幸事,你要有興趣,我喜歡它,才會去學,才能不斷地進步。"他還強調了畫畫的重要性:"畫畫,這個是很基本的,你不會畫,你肯定不會設計,一件作品好看,設計占70%。"
兩位大師還談到了數字技術在木雕藝術中的應用。陳丹老師對AR技術充滿好奇,認為它能將設計圖直接導入電腦雕刻或云雕機,極大提升效率。虞天金則表示,小作品可以在電商平臺上銷售,但他們仍堅持做有傳承價值的作品。
此次社會實踐讓"數字之痕"實踐小隊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木雕藝術的魅力與匠人精神的偉大。隊員們表示,將繼續關注東陽木雕文化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點上,東陽木雕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書寫著文化傳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