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鄉村非遺文化的現代轉型和文旅產業的有效結合,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徑。7月20日,信息學院“賡續文脈 薪火相傳”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深入了解關中鄉村振興路上的領頭羊。
探訪袁家村:感悟鄉村振興與創業精神
到達袁家村,實踐團首先參觀了村史館,袁家村村史館共分為歷史篇、創業篇、成就篇和榮譽篇四部分,以圖文形式回顧了袁家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展現了袁家村歷經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個發展階段,通過艱苦創業拔窮根、興辦企業奔小康、鄉村旅游促跨越“三步走”規劃,最終實現鄉村共同致富和全面振興的奮斗歷程。一張張陳列的照片、一面面錦旗無不向人們訴說著袁家村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創業史,令人真切的感受到袁家村村民勤勞勇敢的作風和淳厚樸實的民風。在這里,實踐團成員深受啟發,被袁家村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點燃了成員們的家國情懷與擔當。“青藍縈語”西柏坡精神宣講團成員許淋皓在此做了《紅色西柏坡 多彩西柏坡》的宣傳推薦活動,講述西柏坡在新時代新征程的發展變化,誠邀更多游客打卡西柏坡。
調研袁家村:體會非遺融合與創新精神
在袁家村的實地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見證了袁家村通過將非遺文化與鄉村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了獨特的鄉村振興模式。“關中民俗第一村”的品牌定位正是源自當地土生土長的傳統關中民俗,在袁家村,人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到皮影戲、年畫、剪紙、織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營造的傳統古樸的氛圍極大滿足鄉村旅游者內心深處對“鄉土鄉風解鄉愁、美味美景養身心”的現實需要和潛在需求。這種模式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還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空間。同時,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也提升了鄉村的文化軟實力,增強了村民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村民們對于自己能夠成為文化傳承者感到自豪,這種自豪感反過來又增強了他們保護和傳承文化的決心。此外,實踐團成員還觀察到,袁家村在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如將傳統手工藝品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開發出符合現代消費者口味的新產品。這種融合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讓袁家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通過本次調研學習,實踐團成員不僅對袁家村的鄉村振興模式有了全面的認識,也對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相結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下一步,實踐團將把社會調研與專業研究相結合,保護非遺文化,學習鄉村振興的優秀發展模式,推進實踐所學轉化為成果,提升專業素養,擴展知識儲備,為建設美麗家鄉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