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云難掩溫情暖,走近“星星的孩子
2025年6月24日上午8時許,一支志愿服務團隊在宇愛康復中心負責人李老師的帶領下抵達中心。在這所特殊的家園里,生活著七名“星星的孩子”(孤獨癥兒童)。由于其中一名患兒癥狀較重需要單獨照護,團隊此行得以與其余六位孩子進行了近距離接觸。
探訪伊始,李老師一句坦誠的話語便深深打動了團隊成員:“成立這個中心,最初是為了我的孩子。”原來,李老師的兒子同樣是一名孤獨癥患者。在艱難尋醫的過程中,他深切體會到許多家庭面臨的共同困境,由此萌生了創辦康復中心的念頭。在2018年,在池州市政府的支持下,這間容納七名孩子的小小天地,不僅是他守護兒子的避風港,更成為六名孤獨癥兒童不可或缺的“第二個家”。“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被看見的機會。”李老師強調道。
與孩子們的互動雖因語言障礙略顯不易,卻處處充滿驚喜與感動:
一位總愛攥著拼圖碎片的男孩,能在散落的百片圖板中精準定位每一塊零件,一幅卡通圖案在他手中迅速成型;身穿黃色衣服的小朋友,抱著幾乎與自己等高的籃球奔向球場,雖不主動與人交流,卻執著地練習投籃動作,三個球中總能穩穩投入兩個;更多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反復疊放積木,有的對著窗戶專注地拍打手掌。他們以獨有的方式感知著外界,每一個專注的瞬間,都仿佛折射出“星星”獨特而耀眼的光芒。
“他們并非拒絕交流,而是需要更耐心的‘翻譯’。”康復中心的老師解釋道。孤獨癥兒童的世界如同孤島,需要長期的專業干預才能建立連接的橋梁。團隊成員嘗試用積木、彩筆等工具與孩子們互動,盡管得到的回應常常是沉默。
此行探訪,讓志愿者們深刻理解了李老師常說的那句話:“每顆星星都有發光的權利。而我們能做的,是盡力為他們擦亮那被云霧遮擋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