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海島沃土,共繪嵐島“詩與遠方”
2025年6月27日,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文旅賦能·創繪嵐島”暑期實踐團的師生們,懷揣著服務鄉村的赤誠與探索文旅融合的激情,深入平潭北部灣的白沙村與白勝村,開啟了一場主題為“文旅融合促發展,創意設計助振興”的實地調研之旅。
一、 聚焦資源稟賦,深挖鄉村文旅發展潛能實踐團的首站抵達了面朝大海的白沙村黨群服務中心。包村工作隊隊長高玲熱情接待了師生們,并詳細描繪了白沙村“因海而興、向海圖強”的特色發展圖景。她介紹道,白沙村憑借得天獨厚的優質濱海資源,近年來已成功打造出一片風格獨特的高端民宿集群,錯落有致地點綴在海岸線上,成為游客領略海景的絕佳窗口。同時,精心建設的白沙公園,巧妙融合了趕海拾貝的漁趣、休閑放松的愜意與海天風光的壯美,已發展成為游客沉浸式體驗原生態漁家文化的熱門打卡地標。

“我們的民宿設計別具匠心,服務也力求周到,尤其是海邊那些鬼斧神工的礁石奇景,極具觀賞價值,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高玲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坦誠地指出了當前面臨的挑戰,“但整體來看,旅游產品結構仍顯單一。游客來了,除了看海景、住民宿、在公園走走,深度參與性和體驗性的項目還比較欠缺。

帶著對白沙村發展的思考,實踐團成員們緊接著來到了同樣充滿活力的白勝村。村工作人員林凱向團隊重點推介了兩大亮點項目。其一,是新興崛起的“青鳥飛魚”親子樂園。這里依托開闊的活動場地、精心設計的寓教于樂項目以及完善可靠的安全保障體系,迅速在區域內打響了知名度,成為周邊城市家庭周末休閑度假、親子互動的熱門目的地。其二,則是根基更為深厚的“白勝海釣碼頭基地”。這個自2015年便建成運營的專業釣場,憑借平潭海域豐富的魚類資源、規范專業的釣場服務,成功吸引了福州、廈門乃至更廣泛區域的垂釣愛好者,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
二、共謀文創賦能,激活鄉村特色文化基因圍繞“文創產品如何為鄉村塑魂增色,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帶得走”這一核心議題,實踐團的師生們與白沙、白勝兩村的干部、民宿經營者以及普通村民展開了熱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討。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斷碰撞、融合。
針對白沙村浪漫唯美的濱海風情和獨特的礁石地貌,成員們提出了開發系列化、主題化海景文創的思路。例如,創作手繪風格的“白沙十二景”明信片或藝術手提袋;利用海邊常見的貝殼、海螺等天然材料,設計制作精美的貝殼風鈴、鑲嵌畫、首飾等裝飾品或伴手禮,讓白沙的海之韻味以藝術的形式走進千家萬戶。
三、深化校地聯動,擘畫協同振興藍圖此行不僅為學院與平潭鄉村建立起高效的溝通橋梁,更讓青年學子沉浸式感受了鄉土情懷與振興脈動。未來,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將充分發揮學科與人才優勢,以務實舉措賦能平潭文旅升級:
1.深化合作機制:精準對接地方需求,積極參與文旅規劃項目;
2.賦能青春創意:實踐團深度參與鄉村文旅項目,輸出青年方案;
3.拓展宣傳矩陣:依托院系平臺、入戶走訪等多渠道,展示實踐成果,匯聚師生力量持續關注鄉村振興。

“調研是起點,行動方為根本。”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將認真整理收獲、提煉創意,讓田野的靈感成為激活平潭鄉村魅力的催化劑。
在廣袤的海島鄉間,金山學子正以實際行動踐行青春擔當,以點滴智慧之光,點亮文旅融合之路。未來,將以青春智慧之“貝”,共繪平潭山海相映的文旅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