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場以“識百草·辨真偽”為主題的中醫藥文化普及課堂,在亳州譙城區世紀花園社區順利開展。本次活動由“亳韻流芳,藥鄉傳薪”實踐團精心策劃實施,旨在以亳州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為依托,增進社區居民對中藥材的科學認知與鑒別能力,活動吸引了社區各年齡段居民積極參與,其中青少年群體的參與熱情尤為突出。
作為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亳州擁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實踐團成員立足當地特色,深耕本土藥材知識,精選萬壽菊、紫薇等兼具代表性與常見性的藥用植物,耗時數日打磨出一套內容詳實、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講解環節中,隊員們以嚴謹的專業態度,先從植物形態特征切入,通過高清圖片展示與精準文字注解,對花朵的色澤層次、花瓣的紋理結構、枝葉的生長態勢等細節進行逐一剖析,讓居民們對這些日??梢姷闹参镄纬上到y認知;繼而結合《本草綱目》等傳統醫藥典籍的記載與現代藥理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闡釋其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等方面的藥用功效,使居民們深刻意識到,尋常草木之中亦蘊藏著深厚的醫藥智慧。此外,針對中藥材市場常見的真偽混雜問題,團隊成員還從藥材的外觀色澤、斷面紋理、氣味濃淡、質地疏密等多個維度,系統傳授鑒別技巧,輔以實物對比示例,幫助居民掌握實用的辨別方法,切實提升對中藥材質量的判斷力。
互動體驗環節的設置,更讓活動煥發出獨特的吸引力。在實踐團成員的專業指導下,青少年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標本畫制作中。他們小心翼翼地從材料盤中挑選萬壽菊的金黃花瓣、紫薇的紫紅葉片,在素白的畫紙上精心布局、巧妙拼貼,將自然的饋贈轉化為一幅幅獨具創意的天然畫作。指尖與花草的接觸,不僅鍛煉了精細動作與審美構思能力,更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加深了對藥用植物形態特征的直觀記憶。“原來這些平時在路邊能看到的花草,既能治病,還能做出這么美的畫!”一名剛完成作品的少年舉著鑲嵌著鮮花葉片的標本畫,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隨后開展的中草藥繪畫環節,更是讓大家在提筆勾勒的過程中,進一步梳理對植物根莖葉花形態的認知,使課堂所學知識在筆尖流轉中得到鞏固與深化。
“這樣的活動把中醫藥知識藏在趣味里,孩子在動手玩的過程中就把學問學了,還能從小感受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真是辦得太有意義了。”參與活動的家長李先生在接受采訪時由衷感慨,并期盼這樣的文化普及活動能成為社區的常態化項目。
此次“識百草·辨真偽”社區課堂活動,既是“三下鄉”實踐活動的生動實踐,也是中醫藥文化走進基層的創新探索。活動通過理論講解與實踐體驗的深度融合,不僅為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亮色,更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傳播了中醫藥文化的精髓,讓更多人在親身體驗中觸摸到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注入了鮮活動力。(通訊員 丁慧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