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協同聯動,奏響調研序章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7日,安徽理工大學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益行新發·振興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宣城市郎溪縣新發鎮,開展為期四天的“三下鄉”調研服務活動。團隊圍繞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防溺水防詐騙、青年就業與紅色文化等主題,走訪九個行政村、三家企業和兩處紅色教育基地,全面深入了解鄉村振興路徑。
調研活動伊始,實踐團與郎溪縣團委、新發鎮政府就整體調研安排進行深入溝通,明確任務分工與路線規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調研活動在組織協調、交通安排、政策對接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確保實踐高效有序進行。
澗西·官橋·新發三村:產業興、治理優,青年服務深入人心
在澗西、官橋、新發三村,團隊重點圍繞苗木、柑橘、智慧村務等主題開展實地調研。
在澗西村苗木種植基地,實踐團實地考察苗圃分布、育苗周期及銷售流程,了解到當地通過“訂單式種植+一體化銷售”方式提升產業穩定性,并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推動苗木經濟持續發展。
實踐團陪同澗西村主任王云霞實地考察花卉基地(賀玉靈 供圖)
官橋村調研中,成員通過走訪“紅美人”柑橘種植地及苗木基地,發現該村在發展特色果品產業的同時,通過農業保險、病蟲害預警系統等方式增強風險防控能力,逐步形成“果苗互補”的產業格局。此外,團隊還對官橋村“廣播+微信+入戶”三位一體的反詐騙宣傳模式進行分析,總結其在村級治理體系中的適用性和傳播成效。
新發村作為鎮政府駐地,智慧化治理建設相對完善。實踐團通過現場調研村民議事大廳、醫保平臺與數字化農務終端,深入了解其“智慧村務”系統在服務效率提升中的現實作用,并通過問卷收集村民對政務服務、農險辦理等方面的滿意度反饋,形成數據支撐。
花園·北山·東夏·大圻四地:多元產業激發活力,在地治理展現韌性
在花園、北山、東夏、大圻四個村(社區),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訪談座談、數據采集等形式,圍繞光伏農業、節水種植、水產養殖與農田改造等議題展開調研。
花園村依托集中建設的光伏電站,年發電量超180萬度,為村集體經濟提供穩定收益。同時,該村通過積分制“電力愛心超市”激勵志愿服務,構建起綠色經濟與社區治理融合的創新機制。實踐團還實地記錄了“臨湖寶殿”等鄉村非遺資源的活化路徑。
北山村主打耐旱型苗木種植,結合丘陵地貌特征,通過節水滴灌技術推動農業資源合理利用。團隊調研指出,該模式有效實現了“適地適種、節本增效”的目標。
東夏社區作為黨員人數最多的村級單位,在社區治理中形成“黨員+志愿者+網格員”三級聯動機制,確保服務精準到戶。在調研中,實踐團重點考察了老街危房改建、老年食堂運行等項目,并就社工資源配置等議題與干部進行交流。
大圻村發展以小龍蝦為主的水產養殖產業,同時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農業產業與基礎設施“雙輪驅動”。實踐團實地走訪養殖塘口及農田灌溉區,記錄村民通過投保水產險等方式應對市場波動的典型做法。
莊沿·雙橋兩村:農業新樣板與脫貧新路徑雙輪驅動
在莊沿村,調研重點聚焦“再生稻+機械化”農業模式。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家庭農場、觀察無人機施肥作業流程等方式,分析其在糧食增產、節約人工方面的顯著成效,同時關注農業保險在災害應對中的實際應用。
雙橋村則作為整村脫貧后的代表樣本,近年來通過發展“光伏+水產+反季節作物”組合模式,帶動村民穩定增收。實踐團在調研中了解到,該村仍面臨排水管網老化等制約因素,已擬申請專項整治資金,計劃建設兼具灌溉與蓄洪功能的新型水渠。
實踐團深入光伏與水產基地調研(朱邵敏 供圖)
企業調研三連訪:綠色轉型與本地發展協同并進
為進一步了解鄉村地區產業支撐現狀,實踐團對新發鎮三家重點企業開展現場調研。
安徽中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是中國供銷集團直屬企業,主要從事廢鋼回收再加工,年處理能力超過10萬噸, 60%以上員工來自本地。企業負責人指出,當前主要面臨噪音控制與環保協調等問題,已通過設備升級與綠化帶建設積極應對。
實踐團隨企業負責人李燃實地調研企業內部(王照乾 供圖)
翰昌紙業有限公司作為中小微企業代表,主要從事生產加工紙板、紙箱的業務范圍,形成以江浙滬企業為客戶群體的銷售網絡;公司現有員工近200余人,充分帶動當地村民就近就業,助力地方就業穩定,緩解地方就業壓力。
潤祥橡膠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打功能性防護鞋產品,遠銷歐美,80%以上員工為本地居民。企業已與多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體系,實現“研發—生產—出口”閉環,是高附加值制造業帶動農村就業的典型。
紅色尋跡兩地行:沉浸革命記憶,賡續信仰血脈
最后一天,團隊走進姚村鎮蘇維埃舊址與畢橋鎮夏雨初烈士陵園,在講解中重溫革命歷史,緬懷先烈英魂。成員們在舊址前重溫入黨誓詞,堅定理想信念,為調研之旅注入厚重精神底色。
實踐團聆聽講解員對夏雨初烈士陵園的講解(王照乾 供圖)
校地共話鄉村振興,實踐成果匯報交流
7月10日中午,安徽理工大學與合肥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新發鎮為民服務中心舉行調研交流分享會。郎溪縣委副書記、新發鎮黨委副書記及鎮黨委、政府、團委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兩所高校實踐隊全體成員參會。
會上,兩校學生代表分別圍繞調研主題、課題設置與實踐體會作交流發言,分享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紅色教育等方面的調研成果,展示了青年力量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的擔當與思考。
鎮黨委書記在總結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高校團隊的專業能力與服務精神,表示新發鎮將持續加強與高校合作,共同探索“青年+基層”聯動模式,推動鄉村振興實踐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