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重慶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三下鄉”鄉村振興促進團分赴永川茶山竹海景區與何埂鎮聯盟村糧星農場,實地考察生態旅游與鄉村產業融合實踐,聚焦資源開發與運營管理現狀。
茶山竹海:資源開發與運營現狀觀察在茶山竹海景區,促進團走訪《十面埋伏》取景地、商戶區及游客活動區域,觀察文旅融合實際進展。景區呈現雙重特征:一方面依托竹林景觀與影視文化資源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存在運營瓶頸。團隊成員注意到,散客交通主要依賴自駕,觀光車淡季發車間隔較長;商鋪中茶葉、竹工藝品等同質化現象明顯,部分商品產地標識與實際不符;商戶反映線上營銷能力不足,旺季面臨服務人手壓力;游客集中提及休憩設施不足、導覽系統待優化等問題。
糧星農場:農旅融合實踐記錄聯盟村糧星農場展示了產業融合的創新嘗試。該農場通過300畝特色水果種植基地,構建“種植+采摘+加工”三位一體模式。農場采用會員制定量采收,并利用“快遞進村”政策實現省內生鮮速達。團隊成員實地觀察農產品加工環節,了解將非常規品相李子轉化為泡酒、果釀等產品的增值過程。農場負責人介紹,當前正籌備特色民宿項目,計劃結合農產品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活動,拓展大學生實踐、家庭休閑等客源市場。
本次活動成為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實踐載體。在茶山竹海,促進團成員觀察文旅資源開發與游客需求的匹配程度;在糧星農場,他們了解農產品供應鏈優化與業態創新的具體操作。團隊通過16次實地訪談,記錄商戶經營策略、游客行為特征及農場運營模式,形成對鄉村產業發展的立體認知。
糧星農場與茶山竹海的探索表明:激活鄉村經濟需走通“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雙向道——讓生態資源通過旅游、加工轉化為效益,同時在產業發展中根植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促進團成員以專業洞察力與行動力,為永川的農旅文融合振興提供了實踐范本與思考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