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腳步叩響千年老觀鎮的石板路,一場守護與創新的故事在此上演。為深入貫徹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響應“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號召,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傳承·鄉韻雙遺薪火路”小分隊奔赴“燈戲之鄉”四川閬中老觀鎮。小分隊以專業與熱忱,探尋傳播國家級非遺瑰寶川北燈戲與亮花鞋,將政策倡導的“活態傳承”與“群眾參與感”化為賦能鄉土、激活文脈的生動實踐。這不僅是響應號召,更是一場青春守護與非遺傳承的雙向奔赴。
一、青年成長:在躬身實踐中讀懂文化根脈
深扎鄉土,聆聽創新的智慧
通過深度對話非遺傳承人、民間藝術家馬洪文,小分隊不僅詳細了解了兩項非遺的精髓,更目睹了他以歌曲、創新劇本等形式探索的“破局出新之道”——其核心在于詞牌名。這不僅是知識的解惑,更是對非遺如何在傳承中創新的深刻領悟。
知行合一,淬煉專業擔當
從設計趣味非遺問答,到創新策劃剪紙、漆扇體驗活動,再到架起設備進行實時直播推廣,團隊成員將文旅專業知識轉化為激活鄉土文化的實際行動。在“非遺如何走進現代生活”這一課題上,他們交出了充滿創意的答卷。
二、村民受益:讓非遺從“聽說過”到“摸得著”
喚醒文化認同感
團隊成員走街串巷的親切講解,點燃了村民對身邊非遺的好奇與自豪。文化廣場上踴躍參與的鄉親們,用行動證明:沉睡的瑰寶,需要被看見、被了解才能真正被珍視。
零距離觸摸文化溫度
百余名村民親手體驗剪紙的巧思與漆扇的雅韻,在剪刀的開合間、在漆扇的流轉中,非遺不再是書本上的名詞,而是可感可觸、充滿樂趣的“身邊事”。活動現場的歡聲笑語,是文化傳承最動人的樂章。
連接更廣闊的世界
小分隊的直播鏡頭,不僅記錄下村民專注體驗的動人瞬間,更將老觀鎮非遺的魅力實時傳遞給萬千網友。線上線下的熱情互動,讓村民們感受到:家鄉的寶貝,原來有這么多人喜愛!
三、非遺新生:青春力量點燃傳承“新薪火”
“活態傳承”的生動實踐
小分隊用新穎的體驗活動和傳播方式,打破了非遺傳承的時空壁壘,讓古老的技藝以更鮮活、更接地氣的方式走進現代生活,真正實現了“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探索“非遺+”的活化路徑
小分隊成功驗證了 “非遺+沉浸式體驗”、“非遺+新媒體傳播”的可行性與有效性。這場實踐不僅為老觀鎮的非遺項目拓寬了展示窗口,更探索出一條吸引年輕群體關注、促進文化消費、賦能鄉村發展的可持續路徑。
播下長效守護的種子
青年力量帶來的關注度與創新思路,為當地非遺傳承注入了新活力。團隊留下的視頻、直播片段、活動模式等宣傳素材和建立的線上觀眾、潛在興趣者等連接,如同播下的種子,將持續滋養非遺在鄉土中煥發生機。
這是一次青春的實踐,更是一場文化的接力。小分隊以熱忱與智慧,證明了青年是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力軍。他們不僅守護了千年古街的文化根脈,更點燃了非遺在新時代薪火相傳的無限可能!
來源|赴老觀鎮“傳承·鄉韻雙遺薪火路”小分隊
文案|唐夢
圖片|楊佳蕓